税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强度?——基于“营改增”准自然实验的解释Tax Reform Affect on Corporate R&D Intensity by the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of "VAT reform"
周密;
摘要(Abstract):
基于对Sala-i-matin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探讨“营改增”政策实施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在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上,营业税对企业研发强度的提高具有单调负向作用,增值税对企业研发强度的提高具有单调正向作用,而“营改增”政策实施对企业研发强度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取决于税改前后税率差、税改后的加权实际税率与当前创新水平。将A股上市企业数据与“营改增”政策实施数据相匹配的实证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实施对企业研发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策实施年限越长累积效应越大。同时企业所在省份的地理区位、城市规模以及企业属性都会造成“营改增”政策实施的效应差异,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或35个大中城市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政策效应显著更大、累积效应更强。
关键词(KeyWords): “营改增”政策效应;企业研发强度;经济增长;双重差分模型;准自然实验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20JHQ066);;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9YBZ131);;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9B104);;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2SJYB1307)
作者(Authors): 周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HALL B H. The financing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2, 18(1):35-51.
- [2] SHRIEVES R E.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A new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78, 26(4):329-347.
- [3] WALLSTEN S. Telecommunications privat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real effects of exclusivity period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0:99-101.
- [4]胡卫,熊鸿军. R&D税收刺激——原理、评估方法与政策含义[J].管理科学, 2005, 18(1):84-91.
- [5]吴秀波.税收激励对R&D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与政策工具选拔[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3(1):36-41.
- [6]邓子基,杨志宏.财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 2011(5):5-10.
- [7]戴晨,刘怡.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对企业R&D影响的比较分析[J].经济科学, 2008, 30(3):58-71.
- [8]王俊.我国政府R&D税收优惠强度的测算及影响效应检验[J].科研管理, 2011, 32(9):157-164.
- [9]胡凯,吴清.税收激励、制度环境与企业研发支出[J].财贸经济, 2018, 39(1):38-53.
- [10]袁建国,胡明生,唐庆.营改增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J].税务研究, 2018(3):44-50.
- [11]钱晓东.“营改增”、专业化分工与研发投入——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40(2):98-111.
- [12]王桂军,曹平.“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兼议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引进[J].财经研究, 2018, 44(3):4-19.
- [13]曹平,王桂军.“营改增”提高还是降低了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J].南方经济,2018(6):1-24.
- [14]夏杰长,尚铁力.自主创新与税收政策: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与对策建议[J].税务研究, 2006(6):6-10.
- [15]陈钊,王旸.“营改增”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世界, 2016(3):36-45.
- [16]栾强,罗守贵.“营改增”激励了企业创新吗?——来自上海市科技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 39(2):87-95.
- [17]袁建国,胡明生,唐庆.营改增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J].税务研究, 2018(3):44-50.
- [18]孙吉乐.“营改增”、企业利润率与企业创新[J].管理世界,2017(11):180-181.
- [19]周密.“营改增”是否促进了研发投入?——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8, 39(5):18-25.
- [20] BARRO R J, SALA-I-MARTIN X. Economic growth, 2nd edition[J]. Mit Press Books, 2003, 1(5):288-91.
- [21]傅晓霞,吴利学.技术差距、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J].世界经济, 2012, 35(7):101-122.
- [22]洪银兴.培育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升级版[J].经济科学, 2018(3):5-13.
- [23] CARMICHAEL L. Firm-specific Human capital and promotion ladders[J]. Working Papers, 1981, 14(1):251-258.
- ①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第十五条免征增值税中“(四)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二条“在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是指:(一)服务(租赁不动产除外)或者无形资产(自然资源使用权除外)的销售方或者购买方在境内”、第二十四条对进项税额抵扣部分界定为“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第二十五条“下列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从单位或者个人购进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自税务机关或者扣缴义务人取得的解缴税款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企业进行研发抵扣和免征增值税的项目主要可以分为:1)企业自主研发过程中的仪器设备和不动产;2)购进技术服务、无形资产以及消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支出。
- ②前文假设PY=1,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中间产品价格应该小于最终产品价格,有PY>Px,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的目标函数,Px≥AC,Px≥MC,因此生产中间产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与中间产品价格、最终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PY>Px≥AC>0;PY>Px≥AC>0。
- ③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本研究时间区间设定为2009—2019年。
- ④对研究样本进行如下初步筛选:剔除借壳上市样本120个,剔除ST上市样本74个,剔除B股上市样本48个,剔除固定资产比率等于0的样本8个,剔除试点期间上市企业注册地发生迁移样本0个,最后得到研究样本24 067个样本。
- ⑤35个大中城市是指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集合。70个大中城市是指从2005年开始,在35个大中城市基础上增加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其他35个城市,增加的城市具体包括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扬州、徐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樊、岳阳、常德、惠州、湛江、韶关、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分析中,35个大中城市分析不包括5个大一线城市的样本,70个大中城市分析不包括35个大中城市的样本。(数据来源:http://www.gov.cn/ztzl/2006-06/30/content_323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