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故乡题材小说中的乡村叙事和浪漫精神Rural Narration and Romance in Zhou Libo's Hometown-Themed Novels
周璇,周云鹏
摘要(Abstract):
1955年周立波返乡以后,小说创作特色愈加凸显,这体现在其故乡小说中地域性十足的乡村叙事上,同时浪漫主义精神也在乡村叙事之中悄然流露。浪漫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在字里行间的碰撞构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张力,在朴实无华的言语之间闪烁出动人的激情。
关键词(KeyWords): 周立波;故乡小说;乡村叙事;浪漫精神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开放基金项目(21pjss03);;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8A147)
作者(Author): 周璇,周云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周立波.山乡巨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7.
- [2]周立波.周立波文集:第5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5.
- [3]贺仲明,张增益. 1950年代的“方言问题讨论”与乡土小说的语言方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132-140.
- [4]唐弢.风格一例——试谈《山那面人家》[J].人民文学,1959(7):22-25.
- [5]周立波.周立波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545.
- [6]黄秋耘.琐谈与断想[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0:17-29.
- [7]刘增杰,关爱和.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史: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7-8.
- [8]胡光凡.周立波评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399.
- [9]毕光明.《山乡巨变》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学价值[J].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5):54-60.
- (1)作家黄秋耘在《〈山乡巨变〉琐谈》中以“阳刚”来概括《暴风骤雨》,用“阴柔”来概括《山乡巨变》。
- (2)林蓝《战士与作家——〈周立波文集〉编后记》对周立波回乡阶段创作的小说的评价。
- (3)周立波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6周年而写,见198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周立波文集5》,第504-513页。
- (4)这一观点不仅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及,更是贯穿了周立波文学创作理论的始终。周立波在《谈创作》中说:为了刻画人物,要充分熟悉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了解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人物是不可能的。他在《关于小说创作的一些问题》一文中谈到:生活里的美,要写出来,首先要能看出和感觉出来。为要这样,就得充分熟悉现实里的人和事。甚至还发表了一篇评论《熟悉人是第一位的工作》来专论此事。
- (5)见于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由胡光凡主编的《周立波评传》第94页,周立波给周扬的信:“我打算正式参加游击队去,烽火连天的华北正在等待我们去创造新世界,我将抛弃纸笔,去做一名游击队员,我无所顾虑,也无所怯惧。我要无挂无碍的生死于华北。我爱这种生活,战斗的而又是永远新鲜的。”
- (6)周立波在《关于<山乡巨变>答读者问》中针对关于《山乡巨变》缺乏一个中心线索的疑问而作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