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的非对称影响The Asymmetric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石峰,戴冬阳,纪明
摘要(Abstract):
运用ARDL边界检验和成对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析城镇化、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采用NARDL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城镇化、经济增长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镇化、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正负冲击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均具有非对称性特征。长期看,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会显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城镇化率的降低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城镇化率的正向冲击要远大于城镇化率负向冲击带来的影响。我国人均实际GDP的持续增长为二氧化碳排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人均实际GDP的负面冲击会以更大强度推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此外,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集中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远大于人均实际GDP增加带来的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11.37和0.53。
关键词(KeyWords): 城镇化;经济增长;碳排放;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L087);;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2BJL005)
作者(Author): 石峰,戴冬阳,纪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红,陈雨蒙.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减少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3(3):184-192.
- [2]胡雷,王军锋.我国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波动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8):94-100.
- [3]王泳璇,朱娜,李锋,等.人口迁移视角下城镇化对典型领域碳排放驱动效应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1(7):2951-2958.
- [4]聂高辉,邱洋冬.中国城镇化影响环境污染的预测与分析[J].调研世界, 2017(10):10-16.
- [5]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J].经济研究, 2011(11):60-72.
- [6]朱欢,郑洁,赵秋运,等.经济增长、能源结构转型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1):19-34.
- [7] BULUS G C, KOC S. The effects of FDI and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Korea: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revisited[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1(7):38-53.
- [8]马明义,郑君薇,马涛.多维视角下新型城市化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 2021(6):2474-2486.
- [9]沈杨,汪聪聪,高超,等.基于城市化的浙江省湾区经济带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0(2):32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