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刊

  • 论“人性”

    刘泽民

    <正> 人性是什么?一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共同的属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笔者认为:这个基本的看法并没有摆脱抽象的人性论。尽管很多同志反复申述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所说的人性,具有历史具体性。然而,什么是人性的历史具体性?单纯地说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笔者的基本看法是:所谓人性,就是在人的实践性的基础上,高度统一的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实践性是人性之首要的和第一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谈得上具体历史发展的人性。

    1984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成语典故:余音绕梁

    <正> 这个典故形容歌声或音乐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典故出在《列子·汤问》。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某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忭舞,弗能自禁,忘之

    1984年02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描写抽象的人性必然破产——从《离离原上草》的创作谈起

    秦忠翼

    <正> 文学要描写人,自然要描写人性。近几年来的文艺创作,在细腻、深刻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心理特征,以深刻地展示出社会生活的面貌及其本质方面,是有显著成绩的。但是,正如许多文艺评论工作者所指出的:有的作者在抽象的人性论思想的影响下,背离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盲目地去闯人性的“禁区”,在文学作品中抽象地去描写人和人性,从而散布了种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离离原上草》就是典型的一例。清除精神污染,肃清这些作品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是

    1984年02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学风十戒

    林巧

    <正> 戒满,满则无求。满足于已有成就,就会削弱求知欲和上进心。戒骄,骄则无识。轻视别人,自己也很难有大的长进。戒惰,惰则无进。怕苦、怕难、怕烦,必将一事无成。戒浮,浮则不深。停在表面,不求深入,似懂非懂,自欺欺人。

    1984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人民作家周立波

    李双建

    <正> 立波同志是一个人民作家,这是众所周知的,绝非笔者新近的创见,只所以在这里又一次提及,为的是谈谈个人通过调查所掌握的点滴情况,以示对这位前辈的纪念。 1 作为一个人民作家,立波同志生活上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益阳桃花仑——他二十八年前工作,生活并写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地方,干部、社员对立波同志的这一特点,印象非常深刻。小说中团支书陈大春的主要原型、前不久从益阳市畜牧场退休的干部陈年春对笔者这样说道:“提起老周,一世不得忘记。当年我们一起工作,他经常在我家里搭餐,解放不久,有么子东西吃

    1984年02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妙用重复法 独具巧匠心——读鲁迅作品一得

    胡渐逵

    <正> 凡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会对他那简洁的笔调、精炼的语言有深刻的印象。鲁迅自己也说过,他写作品,“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作文秘决》)然而鲁迅却常在他的作品中不惜笔墨地运用重复法。 先请看他的杂文吧!他在《“友邦惊诧”论》中曾这样写道:“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生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

    1984年02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论《红楼梦》悲剧中的喜剧

    曹毓生

    <正> 《红楼梦》是一部空前震撼人心的伟大的悲剧。它所表现的主要矛盾与作家的倾向性,它所着意描写的那么多美的人与美的事的惨遭毁灭,它的支撑全局的主体结构,无不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但是,《红楼梦》又并非如王国维所说的“彻头彻尾之悲剧”,而是包含着相当多的喜剧成分。这些喜剧成分,都描绘得鞭辟入里,有声有色,并融化于整个悲剧之中。这种以悲为主,悲喜结合,寓悲于喜,以喜衬悲的艺术手法,是对我国传统悲喜剧的继承与发展;它今天仍可作为我们反映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的有益借鉴。

    1984年02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湖南近代爱国主义谈粹(续完)

    石彦陶

    <正> 英烈们是不是个人或家庭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才投身革命,挺而走险,起来救国救民的呢?否!他们绝大多数也并不是投机革命,图谋博得个富贵荣华,封妻荫子的。 如果他本人甘为奴种,也可以心安理得地眼看四万万人为奴种,他们能过得非常惬意。 谭嗣同系世家子,父谭继洵为当朝二品封疆大吏,官至湖北巡抚,他自己则是候补知府,以他出众的才华,只要个人安分守己,衣金腰紫,官运享通,是蛮有把握的。

    1984年02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应当如何看待黄兴和湖北革命党人对湖南“焦陈事变”的态度——就一个传统观点谈谈不同看法

    郭世佑

    <正>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以焦达峰、陈作新为首的湖南革命党人率先响应武昌起义,一举光复长沙。时过十天,原新军五十标三营管带梅馨发动兵变,湖南都督府都督焦达峰、副都督陈作新二人惨遭杀害,革命领导权转落于以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士绅手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流血事件,正忙于指挥武汉保卫战的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匆匆致函湖南同盟会骨干谭人凤和周震鳞,要求“湖南局面不能再乱”,指示他们权且

    1984年02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略论曹操与士族地主的关系

    张兆凯

    <正> 曹操曾擢用大批士族地主进入他的统治集团。如汝颍荀彧、荀攸、陈群、王粲、河内司马懿等人,都先后被曹操委以重任,成为他统治集团的中枢人物。然而,曹操又杀了著名士族孔融、杨修,逼死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这些矛盾的现象表明,曹操与士族地主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存在尖锐的对立。揭示他们之间这种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是研究曹魏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

    1984年02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关于苏联消灭富农经济的几个问题

    邱大为

    <正>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初,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化委员会提出,应该废弃限制和排挤富农的政策,着手在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消灭富农经济。一九三○年一月,联共(布)中央通过决议,确认“有充分根据从限制富农剥削趋向的政策过渡到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二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在全盘集体化地区巩固社会主义改造和同富农斗争的措施》的决定,正式从法律程序上肯定了消灭富农阶级的决策。经过几年有组织的斗争,富农终于被强力剥夺。到一九三六年十一月,

    1984年02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幽愤的呐喊——浅谈鲍照诗歌对封建门阀制度的控诉

    范伟雄

    <正> 在我国古代诗苑中,南朝宋杰出的诗人鲍照犹如一朵奇异的冰山雪莲,挺拔地怒放在封建门阀制度下的冰天雪地中。 鲍照(公元414年—公元466年),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人。因做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又称鲍参军。他出身于庶族,一生在森严的门阀制度下度过,虽然“才秀”,怀有为国建立功业的理想,祈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黑暗的世道,使诗人的理想一直未能实现。鲍照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尽种种罹难,对他所处的社会由鄙夷而转为批判和抗争。他以诗歌为矛戟和讼词,向当时的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发出了

    1984年02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哀汉末之乱——王粲《七哀诗》浅析

    曾海平

    <正>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建安时期的诗歌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继承了《诗经》的优秀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抒发了忧思,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给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而最能体现这一时期诗歌特点,应推曹氏父子和王粲。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是最出色的一个,成就也较大,名气也较高,他和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曹王”。《七哀诗》是王粲诗歌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清人方树东在《昭昧詹言》中说:“(七哀诗)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钟嵘的《诗品》把“七哀诗”列入上品。刘勰对王粲更是推崇备至,他说:“仲宣溢才,捷

    1984年02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生吞活剥

    <正> 据《大唐新语》载,唐朝李义府曾经作诗“镂月为歌扇,载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枣强尉张怀庆爱剽窃名士文章,见到李义府诗后,他就在每句前添了两个字,说是自己作的诗,诗曰:“生情镂月为歌扇,尘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诗一出,世人哗然,谓之:“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1984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也谈隋文帝

    刘少虎

    <正> 近年来,史学界有些同志给隋文帝杨坚冠以“贤君”“良主”的称号。但我认为,隋文帝这个“安坐而攘帝位”,“素无术学”,“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的人,是一个不足称道的封建君主。虽然,隋文帝在政治建制方面有些整顿和改革,对隋朝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大兴土木,搜括百姓,屡次用兵,使刚刚建立起来的隋王朝,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埋藏着倾覆的种子。 隋朝以前,南北动荡,士族大地主放肆抢夺肥田沃地,史称:“肥饶之处,悉是豪

    1984年02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试谈现代经济工作的领导方法

    崔石麟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它是所有社会现象的最后决定因素。经济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整个经济工作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作为重点,而实现翻两番的着眼点又必须放在发挥内在力量的基础上。对此,因循守旧,只能是“山重水复”,立志改革,才能“柳暗花明。”作为一个领导现代经济工作的领导

    1984年02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浅谈高校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

    陈连生

    <正> 党的十二大已把教育和科学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要求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又红又专的各种专门人才。高等学校怎么办?!必须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从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有秩序的改革,把管理科学当作一种力量、一种职能、一种责任去打开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管理的改革必须遵循马列主义管理的基本原理,利用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成

    1984年02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毛泽东同志挽烈士联

    羊灿

    <正> 一九三九年七月,毛泽东同志写了一副悼念冀东抗日英雄杨十三的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悲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一九四六年,毛泽东同志以中共中央名义,题了挽“四·八”烈士的对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1984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从益阳县普通教育发展看师专要面向农村

    陈华栋

    <正> 益阳县地处洞庭之滨,资江和湘川公路纵贯全县,这里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是全国五十个粮食基地之一。全县人口八十七万,其中农业人口八十三万。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共有学校七百十三所,其中小学六百五十四所,初中五十一所,高中十一所。有在校学生共计164991人,其中小学生132803人,初中学生25454人,高中学生6734人,中小学生占全县总人口的19%。

    1984年02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师专写作教学管见

    龚春湘

    <正> 怎样提高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写作课的教学质量,这是许多人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前不少有志之士潜心研究的一个课题,但同时却又是大家感到颇为棘手的一个难题。近年来进行的许多有益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诸如师专写作课的性质、任务、方法等等,仍然在认识上见仁见智,意见纷纭,在实践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笔者对此,理论上认识浮浅,或明或暗,实践中捉襟见肘,苦恼甚多。本文愿以探索中的一孔之见,参加讨论,就教于同行和这方面的专家。

    1984年02期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也谈师专《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问题

    黄新亮

    <正> 八二年有老师在本学报发表文章,谈师专《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见解。读后,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颇多。这里,笔者不揣冒昧,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就一些主要问题,略陈个人见解。

    1984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我国古代的大学

    王李

    <正> 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大学的初步形式。公元前一二四年,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设五经博士,有弟子五十人。东汉时期,太学大发展,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魏晋以后,又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有时与太学同时设立。唐代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唐代学校分为六种:国子学收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子孙;太学

    1984年02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谈《夜》的教学

    陈守凡

    <正> 叶老的短篇小说《夜》是第一篇反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力作,虽是五十多年前的作品,但因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方面,的确是一篇理想的课文。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要素,自然也应是教学小说时应抓住的主要方面。《夜》的情节并不复杂。同学们不易准确把握的是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性格发展,容易疏忽的是环境描写所起的烘托作用。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应为教学的重点。 《夜》作为课文是比较长的,如果逐段串讲,很可能会因教学的拖沓而不能使人物

    1984年02期 92-9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部首说略

    汤可敬

    <正> “部首”一词来自《说文序》。《说文序》说:“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其建首也,立一为耑”。前者意思是:分门别类,按部归类,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后者意思是:《说文》这书建立部首,立“一”部作为全书的开端。“部首”一词就是合“部居”之“部”和“建首”之、“首”二字而成。

    1984年02期 94-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关于动词“搞”的对话

    黄声义

    <正> 乙:向你请教一个问题。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第407页,有这样一个 例句:“如果没有氧,光有氢,或者没有氢,光有氧,都不能搞成水。”编者是作正 面例子(三重复句)来举的,可我总觉得它有点儿别扭,你说,这是为什么?甲:不瞒你说,我也有这个感觉。我想,问题是不是出在动词“搞”上?假如我们把 “搞”换成动词“合”,会不会好些?

    1984年02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谈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的藏书体系

    张克明

    <正> 图书馆通过藏书的利用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藏书建设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这就是说,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应符合专业性和体系性两方面的要求。 自文字产生以来,记载人类文明的图书文献纷繁庞杂、浩如烟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物“爆炸性”地猛增,其种类、数量更是无以言计。高校图书馆都只能根据本馆的方针、任务有重点、有选择地藏书。高等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

    1984年02期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陶澍传略

    陶用舒 ,肖知云

    <正> 陶澍,宇子霖,号云汀,晚年自号樵,又号桃花渔者。湖南省安化县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779年1月17日),卒于道光十九年六月二日(1839年7月12日)。先后在官场活动了近四十年,官至两江总督。他为官清正,勇于任事,着意革新,是清末有名的清官和理财家,且是颇有成就的改革家和爱国者。

    1984年02期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 李步膺烈士传略

    陈首涛

    <正> 李步膺,又名李龙华,安化县长乐公社乐园大队人,生于一九○一年农历八月八日。牺牲于一九二八年二月八日,时年二十六岁。 李步膺家境贫穷,生父李纪云有六个儿子,步膺居四,无田无土,生活极端困难。清光绪三年安化大荒,父亲为了全家人活命,将步膺抚给李灵中为子。 李灵中家境较好,四口人有田六亩,能自给自足,是个中农。李灵中见步膺年幼聪颖,十分器重,努力送他读书。他九岁入本地私塾,十四岁入小淹茶叶中学,十六岁考

    1984年02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大革命时期的桃江农民运动

    唐义方

    <正> 桃江县地处湘中北部,解放前属益阳县管辖(系益阳县第三区、四区及五区的三分之一地区),称“上益阳”。资水流经全境,是湘中通往湘西的要道。由于军阀、豪绅对广大农民进行残酷的封建剥削和野蛮的封建统治,激起了农民群众的强烈反抗。早在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五年的一段时间里,先后有高昆、邓赫绩(又名邓黑七)在灰山港之雪峰山领导的农民斗争。他们举起“剜富济贫”的旗帜,在当地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至今还在广大农民中传为佳话。

    1984年02期 118-12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