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用舒
<正> 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在经济理论方面,有许多杰出的见解。他的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是我党早期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试图对蔡和森的经济思想作一个粗浅的介绍,以此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1985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 刘泱泱
<正> 1891年,在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湖北等省,接连发生以反基督教为形式的抗拒外来侵略的群众性斗争,各国驻华使臣纷纷向清政府提出抗议,认为此类事件皆由有人刊布诽谤西教、洋人的书画揭帖引起,而这些书画揭帖大半在长沙府造刊,其首要人物名周汉。要求设法禁止,并予惩办。于是造成了轰动中外、连续八年之久的周汉反洋教案。周汉是怎样一位历史人物?周汉反洋教案的大体过程怎样?用汉反洋教斗争有些什么特点?如何评价周汉反洋教斗争以及一般反洋教运动?这些就是本文试图加以论述的问题。
1985年01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 罗庆康
<正> 大司农起源于秦,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称之曰“大内”;后因它“掌谷货”,又叫“治粟内史”。汉初沿用此号,景帝时改为大农令,武帝时改为大司农,王莽改为羲和,旋即又改称纳言。但无论怎样称呼,大司农是西汉的财政中枢。 至于大司农的职能,《秦律》中提到的“大内”除掌握租赋的征取、积贮和支出外,还对公器有收缴和变卖的权力及负责都官、隶臣妾、舂城旦等衣服的发放和缴送。到了西汉以后,大司农掌握国家财政的职能更明确、完善化了。它是地地道道
1985年01期 16-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郭鸣九
<正> 什么是爱国主义呢?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我国领土台湾的伟大壮举,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统一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对我国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世界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三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爱国主义者的不朽功勋。
1985年01期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 蒋劲松
<正> 弄清楚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写好内战史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不少人认为林肯不是废奴派,察其论据,多限于例举一八六三年以前林肯有关奴隶制的言论和政策。 事实是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前后不一。从一八六三年晚些时候起到六五年初,他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达到全新境界。因而应该把考察的目光一直推到六五年,按他最终达到的高度去作结论。
1985年01期 30-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钱亚新
<正> 一、生平事略 余嘉锡(1883—1955)生于湖南常德,字季豫。八岁,束发读书,由其父亲自指教。面授《四书》章句、《五经》、《楚辞》、《文选》。读完这些书后,就叫他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学习做诗和古文,不令学习时艺(即八股)。他很喜欢学习,读尽了家里的藏书。
1985年0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汤可敬
<正> 如《部首说略》一文所述,中国字典的部首制,从许慎的造字法部首,走到了梅膺祚的检字法部首。后者一直影响到今天。1979年版《辞源》就基本上承继《字汇》的作法,将《说文》的540个部首,改并为240个。当然也不见得全然合理,但较《说文》却是简要得多。我们以《说文》(大徐本)为主,参照其他各家之
1985年01期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秦忠翼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 面对着现实生活的重大变革,文学应该怎么办?作家应当怎么办?文学是上层建筑,应当积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的变革并为它服务。文学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现实生活的重大变革必然反映到文学上来,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必然主动积极地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变革。社会主义文学尤其应当如此。社
1985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文炳炎
<正> 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的描写。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对此都十分重视。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指出:“我们应当抓住事物与人的灵魂、思想和外貌。”我国现代语言大师老舍也说:“人物的职业阶级等之外,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
1985年01期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石彦陶
,王坞寅
<正> 陶澍(1779—1839)生于乾隆后期,嘉庆时进入官场,道光初期,位登显赫,成为清王朝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其时,由于农民起义的冲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威胁,封建王朝日趋腐朽、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交织。在这种形势下,地主阶级中一些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面向现实,寻求改革,以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在思想上他们举起“经世致用”的旗帜,要求摆脱传统经学的束缚。陶澍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关心时局,留心民事,敢于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努力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堪称清末前期颇有声望的思想家和改革家。
1985年01期 59-6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 刘子良
<正> 二十世纪是人类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控制的程度,较之以往不仅有了巨大的数量增长,而且有了根本的本质变化。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在十九世纪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二十世纪上半叶每十年增加一倍,而目前已到了大约每三年增加一倍。国外有的专家还说,本世纪六十年代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比人类以往两千年的总合还多。而科学知识的陈旧周期,据测算目前平均约为15年,某些知识更新快的学科约为10年乃至
1985年0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周青平
<正> 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他的助手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以后,智力测验作为心理学的一种应用工具,至今已有八十年历史了。智力测验被人们称为本世纪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二十项科学成果之一。在我国虽然起步较迟,但经过近几年来广大心理学专家的努力,智力测验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智力测验已开始运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公安、航空、企业管理和外事等方面。本文试就我们对WAIS—RC(中国修定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认识以及智测实践,谈谈智力测验对于教改的意义。
1985年01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龚春湘
<正> 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在认识上正趋向于统一,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 “如何实践”的问题,说起来似乎容易明白,一个“练”字即可概括。但是,练什么,怎样练,真正做起来,还有不少麻烦。在练的同时,还要不要讲,讲些什么,讲与练的关系怎样,真要处理恰当,也不是轻而易举。现在大家都讲效益,写作教学的讲与练,也应当讲究实效。讲要讲在点子上,练要练点真功夫。这不仅是个实践问题,而且是个认识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辛勤探索,刻苦耕耘。
1985年01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黄有为
<正> 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一般指历史的想象能力、历史的观察能力、历史的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下面谈谈我在《中国历史》第二册《清朝前期的经济》一节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能力的。 一、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1985年01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陈元华
<正>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挥军直指荆州,刘琮举州而降。曹操率轻骑急迫南奔的刘备,占据了军资充实的江陵。此时,谋士贾诩劝曹操止兵江陵、安民休军。曹操不纳,而举军顺江东下。对此,陈寿认为“太祖不从,军遂无利。”言外之意是同意贾诩之策的。裴松之则认为曹操守不住江陵,贾诩之谋“未合当时之宜。”当今史学家对裴松之的看法似乎没有异议,认为曹操乘胜顺江东下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其正确与否,不妨一议。
1985年01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王笑
<正>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瑰宝,被选作初中语文教材的《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以富有浓郁诗情的画笔,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春景,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全文不过七、八百字,却贮满了诗情画意。读着这优美的文章,令人仿佛置身在美的航道中。《春》何以有这样的魅力呢?我以为最主要的是作者将他热爱大自然的深情凝聚在笔端,融情入景,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985年01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李双建
<正>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不仅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文坛杰出的批评家,而且也是当时最优秀的杂志编辑。其优秀之处,除了他们确实拿出过受读者喜爱的刊物之外,主要还在于,作为一个编辑,他们也浑身充满了凛然正气。
1985年01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高梅
<正> 清代向农民加派“火耗”,经历了一个“严禁——弛禁——合法聚敛”的过程。 所谓“火耗”,即是在农民纳银(如地丁银等)时的一种加派。名义上是说,农民交来的散碎银子要溶铸成为银锭,才能上解送库储存,除此之外,还有解送中的耗费,要“稍取盈以补折耗”。当然这是地方官吏的一种额外盘剥。
1985年01期 9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