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刊

  • 萍浏醴起义研究述评

    刘泱泱

    <正> 1906年12月发生的萍浏醴起义,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到现在已是整整八十周年了。八十年来,史学界对萍浏醴起义的研究状况如何?逐步取得了那些进展?还存在些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作些述评。

    1987年01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 论述我党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陶用舒

    <正> 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理性认识也是逐步发展的,大致以五四运动,党的二大、五卅运动为标志,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分别是这三个阶段的杰出代表。李

    1987年01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岑毓英在中法战争中的作为述议

    邱展雄

    <正> 岑毓英(1829—1889)广西西林人,字彦卿,号匡国,秀才出身。因镇压云南回民起义有功,先后赐封为云南知府、布政使、云、贵巡抚、云贵总督。解放后,史学界对岑毓英持否定态度,把他参加中法战争视为“在外国侵略者面前,也望风而逃”的怕死鬼。他部署、指挥的临洮大捷也被说成是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近年虽有论者认为岑毓英和冯子材一样“为战役的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近代史上写下了值得纪念的篇章。”但也只是一笔带过,未有专文论述。本文就岑毓英在中法战争中的抗法所作所为,谈谈浅见。

    1987年01期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 “官僚资产阶级”概念的提出

    坞寅

    <正>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早在党的二大,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内存在着一种为帝国主义服务的特殊阶层。说:“外国资本步到中国的时候,究不能独立经营,只好借助中国商人和雇用中国帐房、买办、经纪人之类,做掠夺勾当的中间物。”1923年1月,蔡和森、瞿秋白先后发表文章,分别提出了“官僚资本家”和“官僚式的财政资本”的概念。并指出它是“军阀制度的政治及帝国主义的经济之副产品”,是帝国主

    1987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西汉客的特征

    罗庆康

    <正> 西汉因袭前代养客之风,上自皇帝,下至布衣,均有大量养客的。本文仅就西汉客的特征作些分析,切望读者指正。 一、客不从事生产 西汉的客一般是不从事生产的,全靠主人养活。太仆灌夫“家累千金,食客日数十百人。波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颖川”,武帝时丞相公孙贺养客的例子更明显。“故丞相贺依旧故乘高势而为邪,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无益边谷,货赂上流,……”“利”,在这里作“养活”解。到了西汉后期,还有人指使客侵占公有土地进行投机

    1987年01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唐朝以前,汉语真“没有”动量词么?

    黄河

    <正> 198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刘伶等主编的《语言学概要》38页说: 唐朝以前,汉语还没有表示行为单位的 词(动量来,)…… 此说是承袭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册244页的说法。其实,早在1981年,周秉钓先生《古汉语纲要》354页谈到动量表示法,就突破了王先生的说法:

    1987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对五家郭沫若旧体诗词注释的再质疑

    卜庆华

    <正> 迄今,注释郭沫若旧体诗词的有:《郭沫若全集》文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纪游诗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郭沫若少年诗稿》(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郭沫若楹联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对于五家注释,我曾写过几篇文章,提出了某些不同意见。兹综合近向研究所得,撰写此文,再向诸家求教。如一得之见可取,幸甚,倘倒白为黑,识者正之。

    1987年0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郭沫若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讨论会简况

    <正> 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和湖南益阳师专联合召开的郭沫若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小型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益阳师专举行。近三十名教授、学者、当代文学教育工作者、大专院校中文系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益阳市委和专署的有关领导同志、益阳师专有关负责人也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1987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试论古汉语礼貌式称代

    汤可敬

    <正> 从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到王力的《汉语史稿》,再到周秉钧老师的《古汉语纲要》,都对古汉语礼貌式称代有所说明。本文拟就礼貌式称代的界说、表示法、意义、性质、成因,作个多方面的探讨。

    1987年01期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简化汉字应注意汉民族心理

    曾剑 ,高家俊

    <正>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各种认识活动,特别是通过思维活动,在头脑中不仅经常保持着对当前可感知的事物的状况和作用的辨认,而且还保持着过去曾感知过的事物的状况并且推想将来会发生的事物的情景。这就是我们大脑中经常会形成的关于客观现实的事物,感知到的事物以及思维到的事物的种种映象,这是人类赖以认识世

    1987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浅谈悬念的力量及其运用技巧

    刘子良

    <正> “悬念”一词,《辞海》有两个解释,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由于“悬念”具有磁石般的艺术吸引力,因而许多有经验的作者,往往要运用他来推进情节和冲突的发展,使故事的铺展呈现曲折、复杂的曲线形态,以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故事结局的热情关注,从而不忍中途释卷。

    1987年01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浅谈发展农村专业户的意义和措施

    谭劲松

    <正> 专业户是以商品生产或为社会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商品生产者,扶持发展专业户,就是促进农村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加速农村物质文朗建设。 第一、社会分工和交换,是商品生产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专业户的生产经营,打破了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种粮为主、兼养鸡猪、种菜栽树、“小而全”、“小而兼”的小生产方式。使田土逐渐向种植能手集中,多种经营逐渐向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集中,把农民食品消费的生产和加工,包括口粮、蔬菜、肉蛋等逐步从每家农户的加工生

    1987年01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毛泽东书信手迹选》的行文纰漏应予注明

    曹何

    <正> 私人书信,往往信笔挥来,一气呵成,不重推敲,无暇雕琢,任其自然。未经编者修饰的书信手迹,其字里行间,可看到作者当时挥洒自如的情景,《毛泽东书信手迹选》就是一例。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过人的才气,敏捷的思维,豪放的笔触,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1987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实事求是思维方式初探

    刘梦兰

    <正> 一、实事求是思维方式的哲学论证 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是唯物辩证的唯一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四十五年前,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

    1987年0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平反昭雪始于西周

    史兵

    <正> 周武王起兵灭商,在牧野决战时声讨了商纣王的罪状,誓曰: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泯弃厥肆祀,弗答;泯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令予发,惟恭行天下之罚。”(《今文尚书·牧誓》)

    1987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黄兴后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吗?

    葛文

    <正> 在对黄兴的评价上,一些人以武昌起义为中界划分前后期。对其前期,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他的贡献大,“孙黄”并称当之无愧,表现了“反帝爱国的革命的一面”,至于其后期,则多是不甚恭维。有人就说:

    1987年01期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加强普及义务教育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陈华栋

    <正>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并于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公布实施。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把教育作为战略重点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战略措施和根本大计。我们要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加快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争取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九年制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

    1987年01期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试论写作教师队伍的建设

    龚春湘

    <正>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对培养写作人才的写作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写作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写作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著名作家秦牧指出:“现在社会上写作人才不足,很多人文字不过关,这是一个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许多人只知道科技人才不足,其实各个领域的人才,包括写作人

    1987年01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试论周立波小说创作的真趣之美

    秦忠翼

    <正> 大凡成熟的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都有他独特的美学追求,从而使他的作品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魅力。周立波是一位驰名中外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作家。他在《山乡巨变》及同一时期的农村生活题材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其美学追求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这是周立波研究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问题。笔者认为,真趣之美,就是周立波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特点。

    1987年01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仲尼不为已甚者”解

    喻海流

    <正> 《孟子·离娄章句下》有这么一句话:“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杨伯峻《孟子译注》译为:“孟子说:‘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杨把“不为已甚者”理解为“不为已甚之事者”,即“不干过火事情的人”,是“者”字结构作判断句的谓语。此说可商。一、犯了增字解经的忌讳。二、对原文句法结构的理解,与实际不符。原文是一个表否定的叙述句。

    1987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略论叶紫小说中的几个农民形象

    臧连明

    <正> 作为一个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叶紫十分重视把握社会革命发展的趋势,感应时代脉膊的跳动。在他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中,始终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作为自己注视的中心。他以悲愤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云普叔、王伯伯、曹立秋、刘(女翁)妈、梅春姐等一批农民形象。这些三十年代的农民,性格各异,但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农村复杂的阶级矛盾和尖锐的阶级斗争,形象地展示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惨状、农民痛苦凄凉生活的全景。在这些农民形象身上,我们

    1987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要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

    卢国才

    <正> 1984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齐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下达后,引起了各高等学校的重视。不少高校图书馆组织本馆专业人员,聘请有关系科教师为刚入学的新生开设《怎样利用图书馆》课,迈开了《文献检索与利用》的第一步。事实证明,这很有必要。

    1987年01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略论明清协调财政关系的措施

    韩曙

    <正> 有史以来,能较详尽记载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惟有唐宋明清四朝。从史料中看,明清两朝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关系与前几朝相比又有显著的不同。 (一) 明清两朝,一是在推翻蒙古贵族统治者一统天下之后兴盛起来,一是在汉族统治者垮台后执掌政治权柄的,两朝的统治者都想有所作为,但

    1987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形声相益”解

    易山

    <正> 《说文叙》说: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段玉裁分别注道: 依类象形,谓指事象形二者也,指事亦所以象形也。文者,(辶昔)画也。交(辶昔)其画而物象在是。 形声相益,谓形声会意二者也。有形则必有声,声与形相(车付)为形声,形与形相(车付)为会意。…

    1987年01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