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刊

  • 试论我党早期建军思想——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

    陶用舒

    <正> 六十年前的南昌起义,宣告了中国人民军队的正式诞生,从而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始了新的篇章。人民军队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那么,“我党是何时了解军队的重要性呢?并在何时开始军事工作呢?”朱德指出:“还在我党成立之初,在1923年党报《向导》周刊上,即有论文。指出建立新的国民军以完成国民革命的重要论断,又不断有关于改造旧军队进行士兵工作的号召。”“大革命时代,许多进行军事工作的同志,当时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同志,以及党所举办的秘密军事训练班的同志,对我军的创建是有功劳的。”可见,在南昌起义前的我党早期,就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建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这支军队的组成、性质、任务、纪律等多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认真探索。

    1987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西汉诸侯王之财权考述

    钟一鸣

    <正> 诸侯王有封国,是封君中最有权势的。他的财政虽然分别由相、内史、司农与少府具体管理,但其财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些考述,以此对“西汉诸侯王无独立财权”之论示以商榷。 一、诸侯王的财政职掌 西汉初期,诸侯王在财政上有以下一些职掌: (一)有租赋收入权。 《史记·五宗世家》引司马迁曰:“高祖时诸侯皆赋”。徐广注:“国所出有皆入于王也”。所谓“赋”,当然是指人头税,包括算赋、口赋。就是在景帝中五年以后,诸侯王不复治国,也决不是“独得食租税”,仍有收赋之权。《汉书·帝纪》中关于中央减免郡国租赋的九个诏令(后文将详细分析),就是最好的说明。

    1987年03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元代地方行政区制度

    张步天

    <正>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部族入主中原的统一王朝,其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堪与汉唐相比。蒙元恢复并发展了汉唐大统一局面,推动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代以行省制为中心的行政体系建树给尔后行政区体制以重大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7年03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浅论左宗棠的重农思想

    邱展雄

    <正> 左宗棠在西北军事上的胜利,是以他重农思想的取得成果为保证的。 左宗棠之所以能重视农业,且在他身居高位时,不仅鼓励士卒垦荒种地,还能不顾年逾花甲,身体力行,躬事于菜圃,这是有他深厚的思想渊源的。 左宗棠自先祖逝后,家庭日趋没落,至他出生,母亲奶汁不够,无钱雇用奶妈,只得靠他母亲“嚼米为汁”。他29岁在安化小淹陶澍家任教时,曾赋诗叙及其母清苦:“研田终岁营儿喃,糠屑经时当夕飧。乾坤忧痛何时毕,忍属儿孙咬菜根。”并以此教

    1987年03期 19-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 鸦片战争时期的改革派概论(续完)

    萧致治

    <正> 三、可贵的改革思想 鸦片战争时期的改革派,不愧为当时一批最先进的人物。当绝大多数统治者还在沉酣太平的时候,他们却洞察到社会危机的来临,毅然吹响改革的号角,大力推行经济政治改革;当西方资本主义加快侵华步伐、民族危机日渐加深之际,他们又最先觉察到此乃数千年来未有之奇变,果断地提出严厉禁烟、学习西方长技、抵抗西方侵略的主张。他们不但积极投入了改革的实践,而且提出了改革的理论,从理论上、历史发展趋势上阐明了改革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1987年03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论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秦忠翼

    <正> 文艺创作是作家艺术家在审美观念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最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在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一般人所难以超越的自身内外的各种束缚和限制,进入自由自觉创造的境界,才可能创造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文艺作品。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于进一步解放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生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作些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

    1987年03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 《论语》、《孟子》中的谓语前置型感叹句

    汤可敬

    <正> 谓语前置型感叹句,《论语》25句,《孟子》16句,共计41句。这种句型,是说话人对事物特征的主观认识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在语言交际中的综合反映。它调动选词择句的各种积极手段,尽量突出说话人关于事物性状行为特征方面的“全量”和“深度”的主观认识,表达说话人由此产生的激越的、冲动的感情。它还有它形式上固有的特征。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以《论语》、《孟子》为例,就谓语前置型感叹句的类别、形式、意义诸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1987年03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论戊戍维新运动兴起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经济因素

    石彦陶

    <正> 戊戌维新运动究竟起于何年,终于何岁,对其起因及其性质,究应如何理解,解放前的著述且放下不说,解放后,几种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这么认为的: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说: “在……民族危机严重和阶级关系紧张的情况下,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维新运动具有救 亡和抵制人民革命的双重性质,但变法主张的公开提 出。起了主要是积极的政治影响”。 周谷城撰著的《中国通史》说:

    1987年03期 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简析

    李岳衡

    <正> 所谓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内由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通过竞选控制议会多数或赢得总统职位轮流执政”。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该国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围绕斯图亚特复辟王朝查理二世的王位继承问题,国会内部形成了“托利党”和“辉格党”南大派别。托利党代表同王室有联系的土地贵族和高级教士的利益。辉格党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十八世纪辉格党与托利党在议会中轮流执政,

    1987年03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在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

    向阳辉

    <正> 实行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曾经有力地椎动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地贯彻党中央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前,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而在革命取得胜利以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又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艰巨的任务,单靠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只有争取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和政党,建立广泛地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用毛泽东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1987年03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洞庭湖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兴废

    何业恒

    <正> 洞庭湖区的水利,始于何时?以往多以为始于宋代,笔者觉得湖区的水利,应与农业生产同时开始,而且经历过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 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湖区即已开始水稻生产。例如在澧县梦溪三元宫和安乡县汤家岗遗址大溪文化层的红烧土块中,都留有谷壳、稻杆腐朽后的痕迹。又如在华容县车鼓山遗址的大溪文化层中,发现有许多米粒。这些都说明湖区的水稻生产,起源甚早。

    1987年03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漫谈英语听说课教学

    雷衍春

    <正> 英语听说课目前尚无统编教材。同其他需要自行选编教材的课程一样,一堂听说课是否上得成功,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材、备课与讲课。 一、选材。在选编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循序渐进,使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材应当内容健康,有情节,有文采,有趣味;简单抽象、枯燥无味的东西,或是篇幅过长、难度过大的材料,都不利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都不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而都应力求避免。题材、体裁要多样化,如短篇故事,文学作品片断,科技小品,新闻报道与评论,可以是散文、诗歌、戏剧、演讲、报告、论说、会话,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视野,而且可以适应多种英语环境。

    1987年03期 71-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禅宗思想的民族化与中晚唐僧诗的繁荣

    黄新亮

    <正>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释氏文学的盛衰常常受到佛教思想的发展变化的制约。以唐代的释子诗歌在中晚唐的空前繁荣来论,就取决于禅宗南宗的产生与流行,取决于禅宗思想的中国化,民族化。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点探索,就正于大方之家。

    1987年03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规律的客观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刘炳秋

    <正>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而意识的能动性则是指人们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1987年03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情感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价值

    陈华栋

    <正> 情感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作用,一些人曾作过探讨,对教育和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引起足够的广泛的重视,甚至有人极其错误地把它看成是雕虫小技,是教育、教学上没有真的本事,因而只好借助情感要弄花巧来影响,打动学生;有的则认为对于小学生,教师的情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而对大中学生则无济于事;有的则认为教育主要是看教师会不会讲,教学主要是看教师的水平高不高。总而言之,对情感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作用部分同志还有一些错误的或模糊的认识,因而有进一步提出并加以强调的必要。

    1987年03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相反相成 相得益彰——谈写作的辩证艺术

    龚春湘

    <正> 万事万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在对立统一中进行的。在写作中,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辩证统一的法则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刻划人物、运用语言,创造了种种写作技法,驾繁驭简,推波作澜,调谐情景 写作了千姿百态的文章。

    1987年03期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午门是不是斩首之地?

    何一丁

    <正> 通俗小说、戏剧常常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午门”在哪里?午门是不是斩首之地? 午门,是故宫即明清两代皇宫的正门,在北京市天安门之北,端门之后,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即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即1647年重建。 午门外,即皇宫正门外,紧挨着朝见、议事的朝廷,不是斩杀之地,古代行刑杀人都在集市上。《左传·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杀猪绛市,六日而苏。”是说晋国人把秦国的间谍杀在绛市街头。《昭公十二年》:“杀瑕辛于市。”是说把瑕辛斩杀在街头上。《定公十四年》:

    1987年03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浅谈罗易与共产国际《五月指示》

    王文杰

    <正> 1927年5月,共产国际先后对中国共产党发出两个紧急指示,通称《五月指示》。国际代表罗易将它送给汪精卫看。中国史学界对《五月指示》和罗易泄密一事认识不一。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就教于史学界。 正值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后的革命紧要关头,罗易率共产国际代表团来华。罗易一到武汉即与鲍罗廷发生了“政见冲突”。鲍罗廷主张推迟土地革命,罗易则要深入两湖的土地革命。他们两人的争论影响到中共五大决议案无法实行。罗易只好把这个争论不决的问题反映到莫斯科,等待共产国际的裁决。

    1987年03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