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刊

  • 关于龙

    胡伏苔

    <正> 氏族部落有图腾,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一样,是人类一种内聚力单位的标志。 人本身没有毛、鳞、羽、甲,赤身裸体;爪牙不如虎狼;眼鼻不如鹰犬;既无角尾,也无鳍鳃,更无翅膀。也就是说,人作为动物,在以自己的器官去对付自然环境方面,根本不如其它绝大多数动物。单个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极其懦弱的。然而,大家知道,人类是“万物之灵”,它战胜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是自然的主人。为什么人这种动物中的最弱者竟又是动物中的最强者呢?龙的存在与发展,足以生动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

    1988年02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两汉的大长秋

    罗庆康

    <正> 两汉的皇后卿大长秋,在职掌后妃的财政中起过一定的作用。本文拟就从此官的由来与演变、设置的原则、职掌、地位、人选的条件等,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一、大长秋的由来与演变

    1988年02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曾国藩家教浅论

    邱展雄 ,曹建英

    <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和复杂的历史人物,其家教思想在近代历史 上曾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 曾国藩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要家人“每日以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相勉。” 曾国藩要家人修身,就必须“慎独”。所课“慎独”,就是要人的一言一行都要符 合封建的伦理道德。“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 善于寡欲,”都不外乎“慎独”二字,能做到这点,“则内心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 神,”就能“天君泰然。”他视此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是“守身 之先务。”〈1〉要去寡欲,就必须以“不忮不求为重。”所谓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争 宠;所谓求,就是贪利贪名。在他看来,“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 卑污。”〈2〉

    1988年02期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孙中山的实业建设与宋教仁的政党政治

    陶用舒

    <正>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孙中山追随者的宋教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贡献、及其有关民主革命的思想理论,都不可能与孙中山相比。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否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高于他的追随者?这就必须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试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上,即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出临时大总统、至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的一年中,将孙中山和宋教仁及其政治主张作一个比较,以就教于史学界。

    1988年02期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 中山舰事件以后妥协政策根源新析

    刘亨让

    <正> 1926年3月20日在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事件发生后,由于我党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导致蒋介石乘机篡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埋下了大革命失败的祸根。对此,谁应负主要责任,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由于陈独秀推行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中山舰事件以后的妥协退让政策,当然应由他负主要责任。也有同志认为,中山舰事件是苏联顾问直接出面处理的,因此,主要责应任由顾问们承担。我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应负主要责任。苏联顾问布布诺夫,鲍罗廷是具体执行者,也难辞其咎。

    1988年02期 34-3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艺术典型新探

    秦忠翼

    <正> 什么是艺术典型?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艺术典型主要指典型人物或曰典型性格,而且主要是对叙事性作品而言。艺术典型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或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一般简称为“统说一”。例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的《文学概论》在论述艺术典型时,大体都遵循着这种“统一说” 的原则。

    1988年02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文章节奏的美学涵义

    文炳炎

    <正> 节奏,原为音乐术语,最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出现,《礼记·乐记》的前两章就曾频繁使用:“广其节奏,省其文采”,“文采节奏,声之饰也”,“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孔颖达在疏中训为:“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又说“谓奏作其乐或节止其乐,使声音和合成五声之文也”,“声无曲折则太质素故以文采节奏而饰之使美”。这说明“节奏” 的概念刚形成,人们就意识到了其中蕴藏的美学涵义。

    1988年02期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规范

    龚春湘

    <正> 报告文学是不是文学,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又扯出另一个问题的争论,报告文学能不能虚构。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文学论者认为,报告文学是文学,当然可以虚构;新闻论者认为,报告文学是新闻,当然只能纪实。可以说,这何种意见都说对了一半,也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报告文学虽然是文学,但不能虚构。它是一种不允许虚构的纪实性文学。

    1988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航海家、外交家侯显

    杨继民

    <正> 侯显,生卒年代不详,明成祖时宦官,在靖难之役中有功,为人诚实,善于辞令,办事干练,深得成祖的信任,常常委以重任,先后担任过司礼少监、司礼太监等职。 永乐元年(403年)曾奉成祖之命去乌斯藏延聘有道术的僧人。由于侯显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受到了明成祖的称赞,“自是中官衔命异域者,先后接踵矣”。 侯显作为郑和副使,随郑和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他协助郑和,处理了大量的在贸易、外交上的事宜。

    1988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试论台静农乡土小说的几个特色

    卢进思

    <正> 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中,台静农是很有成就的一个。他和鲁迅同是“未名社”成员,又是鲁迅的学生,同鲁迅过从甚密,他的“乡土文学”创作从内容到风格,都受到鲁迅很大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大多作于一九二六——一九二八年。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 在鲁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选入四篇小说的作家只有三个:一个是鲁迅自己,一个是陈炜谟,另一个就是台静农。由此可见,鲁迅对台静农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多么重视。本文拟从作品的选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艺术结构等方面,对台静农的乡土小说作一个初步的考察。

    1988年02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大音希声”与老子乐观

    陈科华

    <正> 一、声、音、乐 “乐”是中国古代美典的最高范畴。它的提出是在先秦时期,先秦诸子特别是儒、道、墨三家都提出过自己的“乐”观,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乐”在先秦美典中,其内容十分宽泛,它不仅包括音乐、舞蹈,而且还包含了诗歌等文学艺术,一句话,凡是使人快乐的东西皆谓之为“乐”。因此,要弄清老子“乐”观的本质内容,必须从它与先秦诸子文化群落的比较中着手;从分析命题——“大音希声”的各组

    1988年02期 61-6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对新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部分篇目注释的意见

    伍林一

    <正> 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宋衍申主编、苗泼、王景周副主编编写的、标明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全书一册,不到40万字。我粗略地选读了其中的《尚书·牧誓》、《诗经·七月》、《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武帝纪》、《汉书·张骞传》、《汉书·食货志上》、《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十二篇文选,觉得有的注释值得商榷。

    1988年02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专科公共外语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王淑珍

    <正> 公共外语课是高等院校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关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新教学观念,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公外教师面前的严肃课题和艰巨任务。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有一些肤浅的体会。

    1988年02期 72-7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浅谈扩大高校自主权问题

    闵端乾

    <正> 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把竟争机制引入学校,发挥办学潜力,关系极大。本文就此发表一些浅见。 一、高校自主权问题亟待解决 “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还表现为基层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领导机关。”“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途径是下放权力。”这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应该这样,上级领导机关应该下放权力,扩大高校自主权。

    1988年02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农民企业家谌小峰兴业致富小考

    谭劲松 ,刘炳秋 ,林鸣春 ,欧阳宪

    <正> 谌小峰,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民,却富有神奇色彩,有着戏剧性经历。他,文革中的“现行反革命”,今天成了深受群众拥戴的厂长、村长和县人大代表;昔日这位有家不能归的流浪汉、泥瓦匠,如今成了闻名全省的农民企业家。谌小峰是怎样兴业致富的?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专程到安化东坪镇酉州村进行了一次调查,现整理如下。

    1988年02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益阳方言词考释

    黄声义

    <正> “说有易,说无难。”(赵元任语)本篇所录,为益阳话所有,然未必皆为别种方言所无。其理自明,兹不赘。 毛子〔α~2maudz〕人身上的毫毛,俗作寒毛、汗毛。说文:,兽豪也,段注:侯旰切。章太炎·新方言:“广雅: ‘谓之豪’,则不别人兽矣。” (尸巴)(尸巴)〔bA~3bA〕人畜的大便,又喻极脏的东西,多为小孩语。杂剧·岳飞精忠:得了胜的着他帅府里就挂元帅印,输了的都罚去史家胡同吃把把。案:把把即(尸巴)(尸巴),史谐屎音,史家胡同指厕所。

    1988年02期 85-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三堂街话益阳话和普通话里[l]母的异同

    雷雨良

    <正> 三堂街话俗称“上乡话”,属新湘语的益阳话,是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三堂街话、益阳话和普通话的关系是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关系。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无论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任何一个角度考察,都能看出它们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历史演变的结果,它们之间的差异,其中特别是语音差异,也是相当明显的。下面谈谈它们在边音声母方面的异同问题。分三点来谈:一、三堂街话、益阳话和普通话都念边音声母;二、三堂街话、益阳话念边音声母而普通话不念边音声母;三、三堂街话念边音声母而益阳话和普通话都不念边音声母。 一、三堂街话、益阳话和普通话都念边音声母

    1988年0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谈降低图书资料借阅中的拒绝率问题

    胡毓吾

    <正>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外借书的拒绝率高又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较突出的问题。我校图书馆工作中拒绝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藏书建设中没有形成具有师范教育特点的藏书体系,藏书不很丰富等。这些问题在当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的。那么,在现有条件下,怎样大幅度降低拒绝率?

    1988年02期 96-9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