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刊

  • 民国初年的移风易俗团体

    程为坤

    <正> 民初,国内涌现出一批形形色色的移风易俗团体,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着辛亥革命时代社会改革与进步的历史潮流,体现了这场革命对于涤荡旧的观念和习俗、倡导新的思想风尚所起的积极作用。考察这些团体的情况,无疑有助于我们总结辛亥革命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方面所建立的历史功绩。

    1989年02期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 论文学的多元价值系统

    朱立元

    <正> 文学的价值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以什么为中心?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文艺理论书籍、教材,都认为文学只有认识、教育与娱乐(或审美)三种价值,而且基本上是三元并列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既未注意文学价值的特殊性(突出文学的审美价值的中心地位),又把文学的多方面价值简单化了。我认为,文学的价值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一种审美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关系,是作品对读者的有用性与意义,即一种主客体间的审美效应关系。文学价值就是这样一个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多元价值系统。

    1989年02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我国僧诗的滥觞和拓展——晋隋僧诗发展述略

    黄新亮

    <正>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至隋代历时六百余年。东晋以来,释子在空门修持之余,间有所作。钦立先生校订、整理编订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较为完备和可信的辑录了释氏诗。本文拟以之为据,对我国僧诗的滥觞及其在南北朝、隋朝的延续和拓展作出概略述评。 僧诗滥觞于东晋列国时期。 东晋列国时期释子诗人计12家,作品33篇。其中两篇为庐山僧人的集体创作。12家中不少是僧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僧,如

    1989年02期 18-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孟子论辩艺术初探

    唐树芝

    <正> 孟子同时代的人说他“好辩”,后人称他“善辩”,他自己说这是“不得已”,不管怎样,孟子经常与人辩论的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他不断和人辩论,从《孟子》一书的记载中,我们俨然看到,这位老夫子有时侃侃而谈,说得别人连连点头;有时慷慨激昂,步步逼进,使人无法抵挡;有时曲折迂回,旁敲侧击,让人猝不及防。正因为他好辩,也善辩,在当时的诸侯各国中他才享有很多的声誉,除了鲁平公听信谗言没有与他见面之外,他每到一地,诸侯君主都要向他请教,有的还反复请教。齐宣王没有按孟子的意见办,到后来还深感内疚(“吾甚惭于孟子”《孟子·公孙丑下》)。试想,在“以攻伐为贤”的诸侯争霸的时代,这样一个只有满腹仁义礼智的儒家老夫子,能享有如此大的盛名,也足见他的雄辩才能。

    1989年02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广告美学初议

    李双建

    <正> 当人类社会有了商品生产的时候,广告就应运而生了。因为商品是人们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赢得顾主的信任,就必定要介绍自己的产品,借助一定的手段或载体,如报刊、电台、电视台、招贴、电影、幻灯、橱窗布置、商品陈列等作介绍,这种介绍就是广告。广告是古已有之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宋人有酤酒者,开概甚平,遇客 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

    1989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从‘张振武案’看孙中山与黄兴

    高桥

    <正> 一、张振武与“张振武案” 张振武(1881—1912),辛亥首义人物之一。湖北罗田人。武昌支郡师范学堂毕业后,留武昌担任小学教师。任教时,他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爱国思想,使他们知道外国侵略、清廷腐败等情事。他热心社会活动,对时事好发议论,思想较为激进。1909年参加共进会,协助李作栋主持该会理财部。还积极发展中小学教师加入共进会,并参与与其他各界的联络工作。因见革命经费奇窘,曾义无反顾

    1989年02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论梁启超由主“变法”到主“开明专制”的思想演变历程

    董萍平

    <正>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名声极大,争议颇多的人物。他早年读四书五经,中秀才、举人,甚而“不知天地间于词章训诂之外,更有所谓学”。康有为“万木草堂”的引力,使梁启超偏离、以至走出了上述因循圈子,投入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洪流之中。其后参与“戊戌变法”、流亡日本、力主“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共和,直至逐渐息影政坛,著书立说。 本文拟着重剖析梁启超由主“变法”理论转变为主“开明专制”理论这一史实,探索下这一前后贯联之政治主张的演变历程,发展结果,评价它的历史地位与认识价值。

    1989年02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试论汉代中尉、执金吾和北军的演变

    臧知非

    <正> 古今学者对汉代中尉、执金吾的关系 多不加甄别,往往混而为一。其实,中 尉易名执金吾以后,不仅是名称的变化, 职权亦大不相同。而中尉、执金吾的职权变 迁和北军制度的演变是紧密相联的,欲辨 中尉和执金吾的关系不能不论述北军制度 的变迁,反之亦然。前人对北军制度虽多 有研究,但仅限于考察名称和汉初的职 守,缺少完整的纵向论述,更没有把北军、 中尉、执金吾三者联系起来考察,才误把 中尉和执金吾混为一谈。本文试就此作一 系统论述,以就正于方家。

    1989年02期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汉代刺史的职权及其它

    罗庆康

    <正> 刺史一职,乃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的。而苏俊良先生认为,这“只反映部分历史事实”,“却忽略了两汉刺史的职权范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演变”。这个分析是中肯的。 政治上,两汉刺史除对郡国二千石实行监察外,对另外的监察侧重有所不同。 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正如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引用清人王鸣盛语曰:“历考诸传中,凡居此官者,率以督察藩

    1989年02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周立波小说创作艺术风格论

    秦忠翼

    <正> 一个成熟作家的艺术风格,不仅具有丰富性和变异性的特点,而且还应具有稳定而独特的特色。这些特点特色在作品中表现得愈鲜明突出,其艺术风格也就愈臻成熟和健全。周立波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其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1989年02期 56-6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 我国农业合作化经验教训新探

    陶用舒

    <正> 毛泽东指去:“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我国土地改 革完成后,农村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这时,党在农村的 任务,就是把这种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大农业经济。1951年12月,党中央作出决 议,开始在农村进行合作化试点。到1956年,全国农村实现合作化。 毫无疑问,农业合作化的完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表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私

    1989年02期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人才思维学的初步构想

    王承英

    <正> 思维科学应用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培养人才。正如著名科学家高士其所 指出的,思维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研究人才思维规律,探讨人才思维原理和方法, 进而建立一门人才思维学,为现代社会发展所急需。 人才思维就是从现实人到“理想人”的转化过程,即人在成才过程中的种种思维活 动及其变化。人才思维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人才的思维过程和 形式,其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用“微观”的方法研究人才思维 的本质和机制。总之,人才思维学研究作为人才的主体对于客体事物所特有的认识过 程,这种认识过程具有两个基本性质:

    1989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略述司马光的人才思想

    张隆谁

    <正> 我国古代史学讲究经世,论史往往及政,司马光更是如此。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他编书的主旨是“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资借鉴。不仅如此,他还直接发论,就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写了“臣光曰”史论一百一十多条,其中比较集中地谈到人才问题的有六十多条。在这些人才史论中,司马光纵观上起战国下迄五代这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考诸各个

    1989年02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谈谈编写《中国古代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朱绍侯

    <正> 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问题和在某一历史时期内统治阶级的剥削的暂时合理性的问题。 应该说上述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乃至毛泽东都很清楚地申明过这一原理。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了解古代奴隶主,中世纪封建主的历史必然性,因而了解他们的历史正当性,承认他们在一定限度的历史时期内是人类发展的扛杆;因而马克思也承认剥削,即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暂时历史正当性。”马克思、恩格斯还承认:“只要生产不局限于被压迫者的最必需的生活用品,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成为生产的推动因素。”

    1989年02期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编写《世界现代史》教材中的几个问题

    梁延器

    <正> 我参与了中南五省(区)世界现代史 教材的编写,在编写中,我认为有下列问 题值得研讨: 一、关于确立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观 念 马克思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 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 类的历史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从 开始就是世界历史。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 由不同人群、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原始 闭塞、分散孤立逐步发展到各民族、各地 区间的日益加强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性 发展的过程。即是说是由古代文明的一些

    1989年02期 85-8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古汉语源头专籍教授法

    汤可敬

    <正> 全国高校古汉语的传统教法一般是以某一权威的古汉语教材为本,从一个固定的理论框架出发,逐条举例说解。198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教法,试用源头专籍教授法,经过八年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源头,是就历史而言;所谓专

    1989年02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