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能
形式美是对象的形式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自由而产生和发展着的一种肯定性价值 ,它与人的实践自由及其情感表现是密切相依的 ,因此 ,它一般具有感性可感性、理性象征性和内涵多义性等基本特点
2001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秦忠翼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学文本应当追求怎样的艺术形式呢 ?邓小平认为 ,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学文本应当追求完美性、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2001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赵炎秋
讨论文学的作用应有个基本出发点 :即这个作用是文学的本质作用 ,是文学对人与人类社会的作用 ,是人类需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 ,目前流行的关于文学作用的三种主要看法 ,即寓教于乐说、情感说、颠覆语言说 ,便存在一定的问题。文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它凝集人类生活的片断 ;它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1年02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伍英姿
叶燮的《原诗》借鉴程朱的格物理论从主客角度论诗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诗歌的审美性。但由于其思想的局限 ,《原诗》的格物论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这是它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
2001年0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邓新跃
司马迁因其早期生命体验与融合儒道而形成的生命意识 ,弘扬一种超越于社会功利层面的理想主义精神追求。司马迁的受刑 ,既是社会的悲剧 ,也是个性的悲剧 ,遭受宫刑的人生悲剧玉成了《史记》悲剧精神的目的性、坚韧性与超越性 ;从而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司马迁超越于生死关系之上的价值观。忍辱著述的创作心态使《史记》带有浓厚的人文理想色彩
2001年02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向忆秋
“性” ,是文学题材的特区。沈从文在二、三十年代致力于描绘一个性的世界 ,乃是将性作为一种描绘生命形态的手段 ,一种衡量人性的尺度。可以说 ,沈从文的这种写作是对中国自然性爱文学传统的赓续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深具启迪意义
2001年02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江玉娇
用艾略特本人的“非个性化”理论解读其代表作《荒原》 ,从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和口气的变化 ,可看出诗人有意识地对传统的抒情主体作了一番自我消解 ,主体在自身的解构中形成自己 ,在他者的话语中体现自己的话语 ,展示主题
2001年02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夏世斌
了解电视节目的视觉思维特征 ,正确使用镜头语言 ,才能强化视觉效果 ,达到最佳审美状态
2001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樊雄2001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 易松
音乐创作在求同存异、推陈出新的同时 ,要立足于受众 ,雅俗共赏 ,使音乐表现与受众情感交融统一。
2001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坚毅
魏、蜀、吴之间的矛盾有三种划分方法 :魏与吴、蜀的矛盾 ,吴与蜀的矛盾 ;魏与吴的矛盾 ,魏与蜀的矛盾 ,吴与蜀的矛盾 ;魏、蜀、吴的矛盾。从军事斗争来分析 ,它们是三足鼎立的 ,说明立体矛盾观可以确立。我们必须从平面矛盾观即对立统一矛盾观上升到立体矛盾观即鼎立统一矛盾观
2001年0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何继明2001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张汉生,梁义民
意义如何确定指称这一问题 ,一直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界和逻辑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摹状词论”认为 ,语言表达式的指称是由描述或反映其意义的摹状词确定的。“语境论”认为 ,语境是意义确定所指的决定因素。其实 ,这两派理论都有其合理因素 ,也有其缺陷 ,应当就此问题结合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论”把握三条基本原则
2001年02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唐学军2001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许耀明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深刻地揭露了我国传统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 ,全面地阐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解决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为我国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准备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2001年02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夏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义利观有一致性。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物质基础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为全体人民谋利益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核心内容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现实途径
2001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匡利民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有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 ,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及找到脱贫致富的关键 ,意义重大
2001年02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陶季邑
20世纪初期 ,孙中山从事社会主义 (非科学社会主义 )的探索 ,原因之一是他受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但总的来说 ,其对孙中山探索社会主义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2001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成晓军
孙中山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有识之士对中国西部予以关注 ,且以不同方式着手对西部开发建设的思想。孙中山在优秀传统爱国精神的基础上 ,将西部开发的问题纳入振兴中国实业的整体构架之中 ,给今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迪
2001年02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赵奇伟
19世纪 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步加深 ,国民政府从军事角度选择了中国西部为抗日依托 ,并将重心放在西南。但由于该地区经济十分落后 ,国民政府只好被迫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国民政府对西部的开发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不仅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基础 ,而且改变了我国经济的陈旧布局结构
2001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张胜祖,韩未名
刘师复是辛亥革命后 ,在中国正式成立无政府主义政治组织并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的主要领袖和理论家。他的主张是以普遍破坏而区别于蒲鲁东派对反动政府作消极抵抗的理论 ,表现为以提倡个人绝对自由 ,反对强权和国家 ,幻想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等违背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极端激进思想和行为 ,在当时政治环境下 ,曾产生过较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思想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有其继承发展的渊源 ,也有其历史的地位和影响
2001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陈文联
《天义报》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杂志 ,在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同时 ,还大谈妇女解放问题。她以“天赋人权”为思想武器 ,无情地揭露封建专制主义对中国妇女的迫害 ,大力提倡男女平等 ;并力图透视西方资本主义妇女解放的实质 ,努力探讨妇女解放之真谛。《天义报》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 ,既有其合理、进步的一面 ,也有其空想、反动的一面 ,代表了业已破产和濒临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2001年02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刘泱泱
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 ,由此确定了他彪炳史册的重要历史地位。一件事是积极参加戊戌维新运动 ,在当时迫在眉睫的救亡图强和维新变法斗争中 ,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 ,以及在湖南近代化事业的启动与发展中 ,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另一件事是发动和领导自立军起义 ,试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结合起来 ,并且走着一条自下而上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 ,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走向革命的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一环 ,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开辟了道路
2001年02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朱圆满
郭嵩焘在出使西方期间 ,广泛考察西方财政税收情况。他认为 ,西方财政以便民为原则 ,处理好了利国与利民的关系 ;在财政收支活动中体现出重商主义政策 ;并认为西方国家的财税政策具有长远眼光
2001年02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江楠
辛亥革命期间 ,谭延三次担任湖南省督军兼省长 ,能坚持民主共和的方向 ,在湖南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积极推行改革 ,力图通过发展实业救国自强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南经济的发展。因此 ,三次督湘是谭延个人政治生涯中一个较有成就的光辉的时期
2001年02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李频
叶圣陶将书刊易读性作为自觉的编辑出版追求。这种思想由其教育工作而诱发 ,通过编辑工作得以强化 ,最后落实在“为读者着想”上 ,并内化为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原则
2001年02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易永卿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 ,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 ,其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2001年02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贺常颖2001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龚连英,袁漪雯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关于图书馆的最经典的理论论述 ,然而 ,随着 2 1世纪图书馆信息环境的改变 ,图书馆学五定律应有新的解释 :搜集与整序能优化人类文明的信息资源 ,以人为本 ,向一切现实与潜在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追求创新与高效 ,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功能 ,发展着的图书馆应探求出自己的演进规律
2001年02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刘宣春
时代在进步 ,图书馆也在发生着从馆藏到服务、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高校尤其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作为其中的特殊一族 ,应该加快信息交流 ,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深化改革 ,努力完成自身的现代化
2001年02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黄晓丽
加强少儿图书馆工作中的趣味性 ,是把少儿读者引入知识殿堂的重要途径 ,应根据少儿读者的心理特征 ,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贯彻趣味性原则
2001年02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蒋向红,王秀山
益阳地区人文鼎盛 ,构成了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益阳县学历代藏书的源流及构成 ,有助于更好地深入了解益阳地区的教育史 ,也有助于湖南地区的藏书史和教育史研究
2001年02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周瑞英
汉英两种谚语既具有来源、内涵、修辞手段及基本句式的相似性 ,又具有句子结构、押韵方式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汉谚语英译既要忠实于原意 ,又要尽可能保持其生动形象的谚语特色
2001年02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吴阳
形容词的名词化现象乃当今英语词汇的发展倾向之一。这一现象共同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中 ,但其构成方式、句法功能及修辞特点则不尽相同。对比分析其异同 ,不仅有利于外语教学与翻译 ,也有助于语言交际
2001年02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邓文生
汉语动态性和英语静态性体现了两种语言发展和运用中的不同趋向。分析对比英汉语言中这种不同特质 ,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避免机械的对等式翻译
2001年02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杨英明
认知是认识和理解对象 ,图式是认知方面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是达到目的一种手段。科技英语修辞和功能翻译均为达到不同语言互相交流的主要手段。从科技英语修辞和功能翻译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来看 ,从认知图式来理解翻译与修辞十分重要
2001年02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罗尧成,殷志云
高校扩招的决策目标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学校规模的扩张上 ,更是体现在学生质量的提高中 ,是人才培养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应以详尽的数据分析为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观为指导 ,联系影响高校扩招的有关因素 ,对学生培养成本的分担 ,高校扩招幅度的大小 ,学校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三大方面进行追踪决策
2001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雷小波
育德是学校德育的本体功能 ,“减负”是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两者相互联系 ,互为条件 ,共同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
2001年02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黄英,王亚魁
:“继续教育”是对普通教育、传统教育、成人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补充、完善和发展 ,又是教育的一场伟大革命。必须在全社会开展一个继续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 ,将其放在一个十分充分的地位 ,要组织力量 ,编写好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材 ;培养思想素质高 ,教学方法好 ,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在经费、管理设备、场地等方面制订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政策
2001年02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李少武2001年02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龚茂华2001年02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吴可达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落实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去发现美 ,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2001年02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王绍纯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而引导他们创造美
2001年02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康云华2001年02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夏年芬2001年02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蔡爱春2001年02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