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昭武;
文化自觉既是社会主体推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主体发展的基本诉求。社会主体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自觉的主体。提升社会主体的文化自觉性是实现文化自觉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实现文化自觉就是要实现主体文化自觉。主体文化自觉的根本意义是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实现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使每一个社会主体更自觉、更主动地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社会主体的社会组织形式来看,必须着重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和人民政府的文化自觉。从社会主体的个体形式来看,必须着重实现领导者的文化自觉、文化人的文化自觉和全体公民的文化自觉。
2012年03期 v.33;No.14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 秦勃;
"包容性增长"强调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重视除经济以外的其他领域的发展,以保证经济增长的协调、可持续。"包容性增长"倡导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缩小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要兼顾人们参与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平等。"包容性增长"是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题中应有之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一脉相承。
2012年03期 v.33;No.14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冷兰兰;
先秦儒家在追求道德完美的道路上创立了完整而缜密的人格学说,期望以知仁勇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完善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定。"勇"是一种以仁义之心,配之浩然之气的道德品质,没有"勇"就不能为仁为义,就不能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勇"与儒家的诸多道德德目关联在一起,要对先秦儒家勇德特征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阐述,需要通过与出世的佛家、道本自然的道家和知识是美德的古希腊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使先秦儒家勇德的特征得以凸显。
2012年03期 v.33;No.14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肖映胜;
社会即人的集合体,研究社会必须研究人。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这是由人性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状态,需要新型的人的存在方式——和谐社会主体与之相适应。在哲学视角下,从人性假设发展轨迹、理论依据以及科学理解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主体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可以丰富人学的当代发展内涵,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下社会主体的科学的合理的诠释。
2012年03期 v.33;No.14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陈文钢;
桑塔格使用"新感受力"这个美学范畴解决"两种文化"对立所带来的困境,新感受力是一种与代表科技文化的新媒介息息相关的怀疑智慧。
2012年03期 v.33;No.14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钟穆姣;曾小明;
与佛学的亲近与否成为张恨水构建其笔下女性人物命运走向的一个内在标准,佛教教义成为他安放她们躁动不安和受伤灵魂的一剂温暖的膏药。众多典型人物的命运在张恨水笔下具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情感受挫——亲近佛学——伤口愈合——脱离佛学,并演化为"弃家——入佛"与"弃情——入佛——入世"两大小说情节结构和人物命运书写模式。
2012年03期 v.33;No.14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刘新敖;
龚鹏飞的长篇小说《漂流瓶》以诗性话语刻画了知识分子自我确认的尴尬、自我放逐的无奈及对自我救赎的期待,展示了当下知识分子自我体认艰难的同时,探索了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之路。作品是知识分子精神自律历程的真实写照,充满了对其角色的纯净自然的美好期待。
2012年03期 v.33;No.14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李芳;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师的关注,学习风格是学生个体差异的一部分,对学习风格的研究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外语教学改革。女性作为现代社会个体的一部分,其社会作用日益明显,女性的学习风格因此越来越被教育界所关注。从性别的视角下探讨女性学习风格特点与类型并加以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价值,并对促进女性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2012年03期 v.33;No.14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李时秋;
用直译法和意译法翻译文言文,其作用仅仅局限于学生"习其句读",不能让经典走出"象牙塔",一般读者和大众只能"心向往之",严重制约了经典的大众传播。如果采用释译法翻译文言文,就能突破以往传统译法的瓶颈,促进经典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2年03期 v.33;No.144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