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刊

美学与汉语言文学研究

  • 实践转向与美的本质

    张玉能;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大陆,反本质主义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美的本质"也被某些人视为"伪命题","没有意义",力图逐出美学领域。但是,作为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美的本质"是不可回避的,正是"美的本质"的基本确定规定了一种美学研究的基本性质、基本导向、基本原则,美的本质问题恰恰是美学研究的灵魂。"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任何一种美学体系的理论前提和理论悬设。关键在于,以什么观点、立场、方法来研究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已经颠覆和消解了传统古典美学的形而上学的美的本质观,由实体本体论和二元对立认识论转向了关系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起来,给"美的本质"注入了新的生机。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实践转向"则把"美的本质"引向了多层次、多视角、开放性的研究和探索途径,给"美的本质"打开了新思路。实践转向和实践分析给"美的本质"的解密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和途径。

    2012年06期 v.33;No.14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反思启蒙与美学建构——论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的外国影响

    颜水生;

    《新青年》"随感录"是启蒙的产物。中国散文的审美现代性是作为启蒙的反思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散文审美性的发生首先体现在散文理论方面,并且深受西方文学艺术资源的影响。外国的Essay理论、"美的文学"理论以及古典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的美学建构产生了直接而又深刻的影响。

    2012年06期 v.33;No.147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袁桷室宇赋道教思想探析

    易永姣;

    袁桷是元代中期的著名文士,作有数量可观的室宇赋。在其室宇赋中常出现道观、道士及道家意象,呈现出浓厚的道家意味,其室宇赋也常体现出清静素朴、退隐智藏的道家理念。

    2012年06期 v.33;No.147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电视片《远方的家——边疆行》中的人文关怀

    胡寒;岳凯华;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以旅游节目的视角,沿着中国的陆路国境线行进,关注自然、关注民生,既为观众展示了一个视觉化的地理中国,同时记录了众多鲜活的人物、温暖的故事,使人在领略中国边疆秀美风光的同时,也饱览边境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受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

    2012年06期 v.33;No.147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安化梅城话中常见名词词缀

    何妤娜;何敏娜;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词缀,安化梅城话常见的名词词缀有"子/叽/公/婆/孙/牯/老/佬/鬼/头/手"等,其中"老"为前缀,其他为后缀。每个词缀与词根组合后,都具备一定的语法意义。

    2012年06期 v.33;No.14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湖湘文化研究

  • 骆秉章对湘军的贡献

    陶用舒;

    骆秉章抚湘十年,正是湘军与太平军激烈对抗的十年。骆秉章对湘军的建立、成长、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湘军的调遣、作战,也作出了巨大的功劳。同时,骆秉章发现、重用左宗棠等湖南人,对"湘军人才群"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06期 v.33;No.147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湖湘之水与湖湘文化

    蒋伟;

    湖南水系众多,三湘四水不但是湖南的生命之源,也是精神之源,不但养育了我们形体,也培育了湖湘文化独特之根性。通过选取湖湘文化中较具代表性的文学、理学、政治学三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湖湘文化与湖湘之水的关联。从中发现,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与水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对宏扬与传承湖湘文化拓展了新的视野,也为开创湖湘文化的未来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2012年06期 v.33;No.14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徐特立从科举到新学的转变历程考辩

    周智湘;

    徐特立从科举到新学的转变历程,目前的说法在时间、地点、成绩等方面均有不确切之处。经考证,徐特立应该参加了1903年秋天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县试或府试,地点应该是长沙而不是岳州,成绩是全县或全府的第19名。他拒绝资助并放弃复试、写言志诗之说,也有不实之处。徐特立虽然"反对考秀才用的八股",但也曾寄希望于八股和科举。徐特立转向新学,一是因为大势所趋,一是出于与时俱进的性格。

    2012年06期 v.33;No.14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湖南民国楼宇民居的建筑技术—以汝城县胡凤璋故居为例

    傅宏星;

    郴州汝城县是湘南地区现存民国建筑最多的区域之一。以汝城县胡凤璋故居为例,从建筑的结构、构造与材料工艺等方面来研究湖南民国楼宇民居,其建造技术不仅与西洋建筑风格的引进和新型建材的广泛应用有关,也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中体西用"的建筑典范。其建筑技术结合建筑的装饰、防火和防寇功能,特色鲜明,技术远较传统民居为高,体现了民国楼宇民居建筑的许多特点。

    2012年06期 v.33;No.147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理学与乡土中国社会研究

  • 论祭祀制度中大宗法向小宗法的演进

    张利文;

    《礼记》中"支子不祭"等祭祀原则反映出周代祭礼是一种宗子主祭的大宗祭祀制度,至少先秦儒家理想中如此。朱熹《家礼》中的祠堂祭礼原则,限定支子可祭祢但不得祭祖,且宗子主祭的最远世数止于高祖,这是一种最接近于大宗法的最小权重的小宗祭祀制度。明代嘉靖礼制改革后的祠堂祭礼采纳了程颐祭祀思想的主张,支子可以主祭,且不论世数但凡可知者皆可祭,乃至于远祖、始祖,这是一种最大权重的小宗祭祀制度。从《礼记》到朱熹《家礼》,再到明清祠堂祭礼是大宗法向小宗法的逐步嬗变。而作为士庶祭祖场所的祠堂,从朱子祠堂到明清祠堂则是由大宗祠堂向小宗祠堂的演变,这也是大型宗祠逐步成型的过程。

    2012年06期 v.33;No.147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周敦颐于汝城开阐理蕴传授二程初考

    朱惠芳;

    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开阐理蕴,对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发端示人"之功。周敦颐任桂阳县令期间,二程再次师事周子。皇祐二年的春夏之交,周敦颐携二程郊游城郊朱家湾时,发现了朱家湾的天然太极图,并手授《太极图说》予二程。程颢现场得道,触景生情,吟出七言绝句《春日偶成》。

    2012年06期 v.33;No.147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政治历史与哲学研究

  • 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建设的理论回顾

    黄振威;

    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可将十年来政府建设领域的研究划分为以下5种类别:服务型政府研究;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危机管理研究;治理理论研究;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建设研究。

    2012年06期 v.33;No.147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党的纯洁性与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

    刘荣华;沈波濒;

    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现实需要。中国传统道德中以"公忠"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仁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以"公正"为核心的"义利"观念、以"孝悌"为核心的人伦道德理论、以"修身"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理论,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保持党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2012年06期 v.33;No.14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与麦克卢汉技术思想

    李中华;姜爱福;

    马克思在与技术问题相关的论述中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思想,可概述为: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属于"经济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技术发展推动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以至对人本身认识的改变;技术的变革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变化。麦克卢汉的技术思想可概述为:作为媒介,技术本质上是人的延伸;技术变革带来文化本身的变迁;技术变迁导致人们感知的变化;技术创造环境。从比较的角度来看,马克思重视从"客体方面"也即从物质实践方面去理解技术,而麦克卢汉主要从"从主体方面"也即从文化方面去理解技术,两者形成了互补。

    2012年06期 v.33;No.14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省议会选举

    刘迪香;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的顶层制度设计均为"三权分立",北洋军阀凭籍武力将其颠覆蜕变为军阀政治体制。但在地方省级,省议会与省长公署一样作为合法机构一直存续着,各个省份各自进行了2-5届数目不同的省议会选举,并且省议会的参政议政活动断续地举行。其中东三省、浙江省等省议会活动与民国北京政府存在时间相始终。省议会选举及机构的存续对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不可忽略。

    2012年06期 v.33;No.147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论庚子和议中吴汝纶的外交思想

    任向阳;李奕洁;

    吴汝纶在庚子和议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外交思想,研究其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过程、内容、目的及历史地位,不仅有助于丰富对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外交思想的个案研究,而且可为我们当前处理各种外交关系提供历史的借鉴。

    2012年06期 v.33;No.147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高等教育研究

  • 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刘嵩;

    大学的发展必须依靠所在城市的资源,城市的发展需要大学的支持,两者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大学参与城市互动发展可采取多种方式,要充分发挥其正面影响因素,克服负面影响因素,同时,要充分认识大学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以及它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

    2012年06期 v.33;No.14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创新人才培养与地方高校思政课考试的有效性

    陈光明;周翠娇;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本质与功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思政课教学和考试改革都已进入攻坚阶段。那么什么样的考试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呢?什么样的考试是有效的呢?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的考试考核测量手段就是有效的考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这一功能目标的考试,就是有效的考试。为此,明确考试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探索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模式以及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是提高思政课考试有效性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2012年06期 v.33;No.147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音乐体育研究

  • 论原生态民歌“胡呐喊”的地域文化特征

    唐海燕;

    原生态民歌"胡呐喊"高亢而不乏婉转的旋律风格体现出桃江丘陵的地貌特征;其演唱内容既反映出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又展现着人们爱情和婚姻观念,同时还与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丰厚的地域文化特征。

    2012年06期 v.33;No.147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大学生人文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于洪浩;梁玲芝;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人文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因此,加强和完善大学生人文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中,要尊重音乐教学规律,转变音乐教学观念,创设丰富的人文情境,促使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同时,要引导大学生获得蕴含于音乐形式中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2012年06期 v.33;No.14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城市职业女性自我健康管理现状

    杨斌;唐吉平;

    职业女性自我健康感觉与现实状况矛盾,健康保健认知令人担忧,减压的方法非常有限,生活普遍存在焦虑感,多层因素不断干扰和左右女性对健康的认知,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缺乏正确的健康认知、较少采取积极行动、健康产品和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职业女性需求等因素制约了女性的健康美。要提高职业女性健康水平,就必须对职业女性自身身体健康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并针对影响女性健康的因素提出明确的应对措施和多样的健康促进方法,以及有利于女性健康行为养成的生活方式,才能促女性的健康发展。

    2012年06期 v.33;No.147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李日成;常允涛;

    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体系,缺少固定的实习基地,实践实习时间少,方法单一,实践性不强,与社会合作不够。所以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提高认识,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实践实习基地、管理机制等建设。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时间和方法的改革,有效落实培养方案和计划,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社会体育人才。

    2012年06期 v.33;No.14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学术书评

  • 聚焦与拓展——评《茅盾文学奖研究》

    海晓红;

    作为茅盾文学奖的研究专著,《茅盾文学奖研究》完整、辩证地概括了茅盾文学奖之"制度——美学"、"文本——美学"以及"比较——美学",在整体把握对象的同时,充分运用西方文论对茅盾文学奖进行了学理层面的阐释。该著聚焦于茅盾文学奖本及其获奖作品进行论析,拓展了茅盾文学奖研究的学术视野。

    2012年06期 v.33;No.147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