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刊

党的创新理论研究

  • 毛泽东开展社会调查的历史背景、主要方法及新时代意蕴

    陶廷昌;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社会调查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的超人胆略和勇气,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等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思潮和错误实践进行了坚决的批判与斗争,强调要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才能了解中国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开展社会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典型调查法、制定纲目法、开会调查法、蹲点调查法、矛盾分析法以及阶级分析法。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深化对国情的了解与认识,正确制定与贯彻政策,化解党内“四风”问题,筑牢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这是毛泽东开展社会调查的新时代意蕴。

    2022年03期 v.43;No.20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 论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的美好生活

    张嘉荣;喻文德;

    幸福与美好生活是人们不断探索、历久弥新的伦理学命题。然而,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往往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马克思幸福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关注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以异化理论批判现代资本逻辑并指明了共产主义是实现幸福的出路。在新时代,我们应该以马克思幸福观为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

    2022年03期 v.43;No.204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城市治理

  • 官员更替、官员异质性与城市扩张——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温佳楠;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城市扩张背后深层次的行政动机,实证检验官员更替、官员异质性对城市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更替会显著推动城市扩张,市委书记更替对城市扩张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市长更替;城市扩张受官员异质性特征的影响。官员任期对城市扩张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委书记年龄对城市扩张具有正向影响,相对于本地晋升官员,外地调任市长推动城市扩张的积极性更高;官员更替对城市扩张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城市等级规模差异。东部地区官员更替对城市扩张的推动作用要大于中西部地区,一、二、三线城市官员更替对城市扩张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四、五线城市。

    2022年03期 v.43;No.204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5K]
  • 社会资本视域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动员的行动逻辑——基于Q市老旧社区治理实践的考察

    肖雪梅;陈为智;

    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基层社区实践中,全方位高效的社区动员是对此的有效回应。在社会资本视域下对Q市H社区治理实践的考察发现社会信任缺失、参与网络羸弱、互惠规范中断是基层社区动员的实然困境。社会工作在其中可发挥弥补行动缺环的作用,从加强党建引领、重塑信任资本、搭建参与网络、加强互惠规范四方面构建社区动员的制度保障和主体激励,形成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社区治理成效,推动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

    2022年03期 v.43;No.204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当代城乡居民社区感的特征及其提升路径——以福建省八城市的数据为例

    林巧明;

    依托于社区关系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或者意识叫社区感,它能够起到整合社区力量、凝练社区共识和锻造社区共同体的作用。以福建省八城市的城乡社区居民为对象进行的调查表明:当代城乡居民已有社区感,但对社区的情感和认同水平略显不足;来自不同的城乡地域、小区类型和年龄层的个体在社区感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客观社会阶层相符时,客观社会阶层处于上层者的未来预期水平最高,主客观社会阶层不符时,客观社会中层者感知为主观社会阶层为上层时的未来预期水平最高;城乡居民的教育阶层和对未来的预期能够预测所在区域的社区感。可从优化农村基础配套,区分参与主体、强化社区引导,丰富社区文化、发挥组织作用以及开展社区教育等四个方面提升居民的社区感。

    2022年03期 v.43;No.204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4K]

城市经济

  • 环保PPP项目公益性绩效组合性均衡评价及合理补贴研究

    高武;赵雅好;

    环保PPP项目存在无法直接计量和收回的公益性绩效,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补贴关系到项目持续的公益性绩效和投资者的积极性。本文运用投标博弈、支付卡式问卷调查、行为实验等方法,研究环保PPP项目公益性绩效的组合性均衡评价模型、方法及合理财政补贴政策。首先,从多维绩效组合和多主体博弈均衡评价视角构建环保PPP项目公益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组合性均衡评价模型;其次,用“群决策+(0,4)打分法”设计指标权重,以多主体最大支付意愿均值估计绩效参数;再次,通过算例分析,演示具体项目公益性绩效的组合性均衡评价过程;最后,研究了合理财政补贴的激励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将环保PPP项目公益性绩效转换为多主体效用评价和测度,为政府PPP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决策思路和方法。

    2022年03期 v.43;No.204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 北京市住宅价格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研究

    陈蕊;

    基于北京市六环内2012—2020年二手房住宅价格的空间数据,运用空间插值分析、空间趋势面分析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北京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模拟和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索北京市住宅价格分异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12年以来,北京市住宅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各环线分层明显,住宅价格时间演变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空间上表现出由市中心向外围递减、呈不规则多中心的圈层分布格局;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正空间关联特征,高高集聚区以四环内为主;影响因素显示区位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最大,邻里特征次之,建筑特征最后。

    2022年03期 v.43;No.204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新型城镇化

  • 城乡融合主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

    汤勇;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同步推进的重要目标和实施手段,在实践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2010—2020年提取的636篇CSSCI期刊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城乡融合为主题的文献从2018年以后出现快速增长,学科领域分布较为广泛;文献作者网络整体密度较为稀疏,高产作者倾向于在“小圈子”中发挥作用;关键词网络已形成具备高度中心性的连通网络,整体网络密度较高,已经形成具备集聚特征的关键词子群。通过对子群发掘,发现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城乡融合内涵和外延的探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构建,新发展理念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地理视角下城乡融合的推进手段,以及城乡融合与贫困治理研究等。最后提出包括推动研究从政策主导到学科主导过渡,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以及强化研究阵地和研究团队建设等建议。

    2022年03期 v.43;No.204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城乡融合视角下杭州市产业融合水平测度研究

    姚石;吴淑莲;

    作为城乡融合基础及动力的产业融合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城乡融合视角解析产业融合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水平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杭州市产业融合水平逐年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效应优于行为表现,未来几年将实现高度融合;农业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但生态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融合的经济、生态、社会效应初步显现,但空间效应尚未充分显现。

    2022年03期 v.43;No.204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2K]

城市文化

  • 美好生活愿景下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更生——以常德沅江风光带为例

    袁志准;

    城市沿江风光带将飞地审美改造为具有多重文化功能的公共空间,其公共性更生问题便凸显出来。常德沅江风光带将总体空间做成地域性生境模型,以墙体装饰艺术即壁画构形文化场所,视“共生”为空间价值公共性导向,把“对话”当成公共艺术公共性特质。尽管这一探索尚在艺术的大众赋权等方面欠缺宽度,但也部分诠释了美好生活愿景下市民日常生活公共场所的公共性更生路向。

    2022年03期 v.43;No.20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0K]
  • 长沙地铁站名称的体认语言学探讨

    尹铂淳;张婷;

    长沙地铁站名称承载着长沙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了丰富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在体认语言学指导下,研究发现长沙地铁站名称的体验性表现为地铁站名称能有效折射出长沙地理地貌特征及历史文化特色,其认知性体现为长沙地铁站的命名过程是一个认知加工过程,该过程不仅受制于转喻认知操作,还必须遵循“实现语言经济性、明晰性和韵律感有机统一”的认知原则。长沙地铁站命名应当遵循“名地相符、指示明晰、规范统一、表述精简、艺术性强、文化性强”的原则,英译时要避免不统一不规范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追求英译名称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2022年03期 v.43;No.204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城市文学

  • 如何拓展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兼评《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研究》

    曾娟;黄晔;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比其他文体更具有城市文学的属性,对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具有非常典型的标本意义。《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研究》在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的空间思维、“人—地”意识、城市个性分析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富有启示。

    2022年03期 v.43;No.20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圣旨、奏疏与明末时事小说的生成

    杨志君;

    明末时事小说中包含大量的圣旨与奏疏,而这些圣旨、奏疏主要来自当时的邸报。时事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平不高的作品,它们引用圣旨、奏疏以照录为主,圣旨、奏疏与故事情节并没有结合得很好,这一类作品以《皇明中兴圣烈传》为代表;另一类是水平较高的作品,它们引用圣旨、奏疏以改写为主,圣旨、奏疏能较好地融入故事情节,这一类作品以《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为代表。时事小说中的圣旨、奏疏是政治叙事的载体,有助于提高小说的真实性,还是作者们关心国家命运的媒介,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2年03期 v.43;No.20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陶渊明诗文的农耕意识与农耕之美

    江建高;

    陶渊明在仕与隐的纠结中,终究选择归隐田园,回归本性,追求弃圣弃智的社会理想与“民生在勤”的人生价值。陶渊明躬耕自资,生计艰难,认为“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其诗文包含鲜明的重农、劝农的农耕意识。他将农耕之美描绘得既意蕴深厚,又淳朴自然,诸如“种豆南山下”的农事,“门前五柳”、悠然南山的村景,“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的乡情,“性本爱丘山”“竟抱固穷节”的心性。

    2022年03期 v.43;No.20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纵横视野

  • 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变”与“应变”

    景丽娜;

    在世界大变局的冲击下,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中国实力增强引起外部世界知觉的变化、东南亚国家定位调整引起目标诉求的变化、大国力量消长引起地区格局的变化。为做出符合国家、地区利益,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应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应将加强理念与共识为基础,将完善规范与制度作为保障,将深化对话与合作选为路径,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合作的走深走实,实现地区的繁荣和进步。

    2022年03期 v.43;No.204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1K]
  • 价值、问题与路径:高校红色阅读推广的三重维度

    何京玲;杨小军;

    高校红色阅读推广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红色阅读推广应以解决推广的广度、深度、温度不足为问题导向,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服务保障和评估督导,加大红色阅读内容引领,加强多主体合作联动挖掘红色资源,通过建立红色阅读专区、活用“大咖”效应和提高数字化阅读覆盖面等方式,着力做好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篇文章,以期为推进高校红色阅读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和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2022年03期 v.43;No.204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