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刊

新型城镇化

  • 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非均衡发展研究——基于资本密集型投资偏好视角

    田小文;赵宇通;欧阳杰;

    基于资本密集型投资偏好视角,从理论层面分析比较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差异,构建最优发展比率指标,测度工业化与城镇化非均衡发展程度,并用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密集型投资偏好促使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偏离了协调发展轨迹,二者朝着不均衡方向发展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因此,中国需纠正以往的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好地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

    2023年02期 v.44;No.20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评价

    吴尚光;钟业喜;王文慧;

    为积极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协同发展,立足于协同性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新型城镇化系统与养老产业环境系统的协同发展进行测度,评价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的特征关系,定量分析影响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特征,出现以沪、杭、宁、肥等城市为核心的空间极化现象。研究区域内两系统的耦合特征关系时空分异明显,研究期内不同城市两系统的协同发展差距逐渐增大。人口因素是影响两系统协同发展的核心要素,基础设施与财政政策的完善为推进两系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动力,养老市场因素对两系统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持续提升。

    2023年02期 v.44;No.209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城市经济

  •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视域下兰西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研究

    陈文烈;郭云冬;

    推进兰西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极点,是新时期优化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尊重客观规律、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统筹把握历史和未来的总体要求,以双核驱动上建群、产业联动中建圈、市场拓展下铸底、极点支撑先筑基,加速经济要素集聚,强化经济要素功能发挥和巩固提升发展成果的思路优化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全域共兴的发展格局。

    2023年02期 v.44;No.209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关联效应及时空演化

    朱金勋;高维新;温馨;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产能资源和制度支持,城镇空间格局与产业空间集聚深度融合,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九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剖析二者关联效应及空间分异,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纳入分析框架,利用空间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集群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城镇空间格局指数在产业功能互补的作用下逐年优化,但是城镇单元衔接不足,产业协同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产业集聚指数增幅不明显。各城镇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匹配度均稳步提升,但珠江口西岸耦合协调的发展程度弱于东岸。

    2023年02期 v.44;No.20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中部六省会展城市间的“虹吸效应”研究

    蔡卫民;古丽娟;

    在会展城市发展过程中,发达会展城市对欠发达会展城市的资源吸引现象日益明显。以中部六省的会展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城市引力模型,对会展城市之间的虹吸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中部六省每省有一个核心会展城市,会展城市之间存在着“虹吸效应”,距离核心会展城市越近的欠发达会展城市受到的“虹吸效应”越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欠发达会展城市受到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极化效应。

    2023年02期 v.44;No.209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湖南省县域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理分析

    邓吉祥;刘晓;

    以2011—2019年湖南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县域经济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空间差异形成的机理进行探讨,发现2011年以来湖南省县域经济的区域绝对差异在持续增大,但相对差异呈稳定下降趋势;湖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表现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11—2015年为极化效应增强阶段,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2015—2019年县域经济扩散效应逐步增强,整体协调发展趋势明显;湖南省县域经济总体上表现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经济重心在112.325°E~112.350°E,27.787°N~27.821°N之间变动,且表现为反“C”形移动规律;自然条件、交通区位、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国家和区域发展政策等因素是影响湖南省县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2023年02期 v.44;No.209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发展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以湖南省县域为例

    李登辉;梁常安;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在县域内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空间统计方法与固定效应模型对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2016—2020年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时空分异上,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整体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离散特征,使用深度具有先散后聚的特点,数字化程度整体呈现集聚态势;影响因素方面,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仅对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化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产业结构对数字化程度具有U型影响,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对覆盖广度具有倒U型影响。

    2023年02期 v.44;No.209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城市管理

  • 空间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我国中心城市能级提升研究

    金东;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心城市需要通过自身能级的不断提升,更好地引领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将城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中心城市的生成机制、总体图景和历史作用。空间政治经济学虽然侧重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问题,但其在城市分工、要素流动、空间正义等方面的主张,为推动我国中心城市能级提升提供了有益启示。从空间实践的角度看,既要充分发挥空间生产引致的资本增值和价值创造效应,也要注意防范城市空间生产异化和资本过度积累问题,要通过经济能级、开放能级、创新能级、治理能级、生态能级的全面提升,有效提高各类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3年02期 v.44;No.209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研究

    赵勇;杜皖露;赵斌斌;

    以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为分析样本,构建“政策外部特征—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运用Nvivo 11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政策外部特征维度中政策形式和政策主题不够全面,发文主体间合作较少;政策工具呈现重环境型轻需求型的不平衡状态;政策目标数量不均衡,维度有所欠缺。未来应注重政策外部特征、合理搭配政策工具、深入完善政策内容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完成。

    2023年02期 v.44;No.209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城市文化

  • 中国共产党生态城市观的三维阐析:价值、出场与实践

    全燕黎;康兴源;

    “生态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当代中国城市转型擘画的基本蓝图,其生态城市观贯穿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各个方面。从价值旨趣上,“生态城市观”摒弃一元的经济发展利益观,尊重城市、人民和自然生态的多重价值;从出场逻辑上,“生态城市观”从城市空间演化、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布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出场;从实践指针上,“生态城市观”以划定自然红线为先导变革城市规划理念、以构建生态特色为目标推进城市建设模式,以践行生态理念为核心激活城市管理效能。

    2023年02期 v.44;No.209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德占时期(1897—1914)青岛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吕绍勋;

    德占之前,青岛已经形成了以军事驻防为主、自然村落为辅、商业和航运空间逐渐衍生的格局,德占之后,原有的空间格局被迅速更替。从殖民当局最初的城市规划开始,青岛便被分为了欧人区和华人区,这种居住空间分异的理念贯穿如一,奠定了城市空间的基本格局。辛亥革命后,随着大批逊清贵族的到来,这种二分法才被逐渐打破。城市的空间格局,其实是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青岛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背后,是种族、文化、阶层等的二元对立。在这种二元对立中,人们通过与他者的对比,形成身份认同。但随着实际情况的变迁,人们也不断调整着身份认同。

    2023年02期 v.44;No.209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药都亳州”城市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岳朋;

    “药都亳州”城市形象应围绕药都城市符号、城市营销、城市记忆和城市管理层面进行多维塑造。同时,通过创新传播内容、业态与产品以及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构建“药都亳州”城市形象的现代传播体系。

    2023年02期 v.44;No.209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纵横视野

  • 马拉松赛事供给质量量化评价初探

    周振华;李志宏;

    供给质量是一组供应链技术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马拉松赛事供给质量的本质是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供应链技术特性,最终实现马拉松赛事功能价值以满足顾客期望;马拉松赛事供给质量的评价应以供应链技术综合竞争力指数为评价标准,建立马拉松赛事供给质量评价数量关系式,数值越大,供给质量水平越高。

    2023年02期 v.44;No.209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西湖畔的“生意经”:杭州书商与西湖小说的兴起

    胡海义;胡文婕;

    西湖小说的兴起离不开杭州书商的推动,书商们具有敏锐的生意头脑,广纳图书人才,广搜善本稿源,广布销售网络,利用不同时令节日打造黄金消费期,大力开发书籍细分市场,评点精细,多有创新。一些书商分工合作组成了密切的商业联盟。杭州书商兼具文士身份,追求高雅的艺术品位,刊刻的小说插图刀法细腻,注重景、人、情三者结合,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引领创新与时尚。在杭州书商的推动下,西湖小说的回目设计精致,结构布局精巧,情节构思奇巧,语言艺术精湛,艺术创新能力很强,不断走向兴盛。

    2023年02期 v.44;No.209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