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烈;郭云冬;
推进兰西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极点,是新时期优化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尊重客观规律、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统筹把握历史和未来的总体要求,以双核驱动上建群、产业联动中建圈、市场拓展下铸底、极点支撑先筑基,加速经济要素集聚,强化经济要素功能发挥和巩固提升发展成果的思路优化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全域共兴的发展格局。
2023年02期 v.44;No.209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朱金勋;高维新;温馨;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产能资源和制度支持,城镇空间格局与产业空间集聚深度融合,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九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剖析二者关联效应及空间分异,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纳入分析框架,利用空间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集群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城镇空间格局指数在产业功能互补的作用下逐年优化,但是城镇单元衔接不足,产业协同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产业集聚指数增幅不明显。各城镇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匹配度均稳步提升,但珠江口西岸耦合协调的发展程度弱于东岸。
2023年02期 v.44;No.20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蔡卫民;古丽娟;
在会展城市发展过程中,发达会展城市对欠发达会展城市的资源吸引现象日益明显。以中部六省的会展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城市引力模型,对会展城市之间的虹吸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中部六省每省有一个核心会展城市,会展城市之间存在着“虹吸效应”,距离核心会展城市越近的欠发达会展城市受到的“虹吸效应”越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欠发达会展城市受到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极化效应。
2023年02期 v.44;No.209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邓吉祥;刘晓;
以2011—2019年湖南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县域经济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空间差异形成的机理进行探讨,发现2011年以来湖南省县域经济的区域绝对差异在持续增大,但相对差异呈稳定下降趋势;湖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表现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11—2015年为极化效应增强阶段,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2015—2019年县域经济扩散效应逐步增强,整体协调发展趋势明显;湖南省县域经济总体上表现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经济重心在112.325°E~112.350°E,27.787°N~27.821°N之间变动,且表现为反“C”形移动规律;自然条件、交通区位、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国家和区域发展政策等因素是影响湖南省县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2023年02期 v.44;No.209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李登辉;梁常安;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在县域内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空间统计方法与固定效应模型对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2016—2020年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时空分异上,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整体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离散特征,使用深度具有先散后聚的特点,数字化程度整体呈现集聚态势;影响因素方面,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仅对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化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产业结构对数字化程度具有U型影响,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对覆盖广度具有倒U型影响。
2023年02期 v.44;No.209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