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孟杰;
城市文脉是人文与空间的有机统一整体。将佛山的城市文脉置于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中进行构建并反思城市主体与空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以发现佛山在传承岭南广府文化时存在城市文脉保护的场馆化趋向、商业化趋势和政绩化倾向。为更好地实现城市文脉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佛山应构筑人—城友好型空间,彰显城市文脉传承的人文关怀,建设传统与现代交互型空间,创新城市文脉传承的方式方法,打造自下而上参与型空间,激活城市文脉传承的主体动能,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
2023年04期 v.44;No.211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张骁虎;
城市治理的复杂性要求城市治理主体多元化,非政府组织(NGO)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的善治。在美国“铁锈”城市代表——匹兹堡的转型治理过程中,以阿莱格尼社区发展会议(ACCD)为代表的NGO发挥了重要作用。ACCD通过问题调查、宣传倡导、规划设计、政府游说等方式参与匹兹堡的城市转型,推动匹兹堡实现“清洁化”“多元化”“区域合作化”,为匹兹堡的城市转型提供了多维度、多角度的支持。ACCD参与匹兹堡城市转型的历程,启发我国在城市转型治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在理念、实践、机制建设等方面对社会力量的重视。
2023年04期 v.44;No.21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杨历青;毕凌岚;
呼和浩特市是由建成于明代的归化城和兴建于清代的绥远城合并发展而成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宗教、经济、政治等因素促进了归化城的发展,绥远则是作为军事驻防城而修建,二者在京绥铁路通车后经车站区连接共同发展形成今天呼和浩特的基本城市格局。双城结构影响下的呼和浩特应从织补城市文化脉络、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唤醒城市传统记忆以及彰显城市特色文化形象这四个维度来推动后工业化时代的内城更新发展。
2023年04期 v.44;No.21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段知力;
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在长期的历史迁徙和生境适应中,苗族服饰不断演变发展。雍正四年,清王朝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对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土归流后,湘西苗族服饰从款式、面料、制作以及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变迁,这种变迁使得湘西苗族服饰更加实用,也更符合现代审美要求。
2023年04期 v.44;No.211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